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董贻民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吉林 松原138000

【摘  要】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病例选择在2021.1~2021.1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膀胱癌患者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分析,例数均分(n=13例),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2种治疗术式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是观察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癌;临床疗效

    膀胱癌是发生于机体膀胱黏膜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纪,并且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患者。血尿是膀胱癌患者的常见症状,虽然该症状会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会随之出现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对机体的泌尿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在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甚至会转移威胁生存[1]。手术是改善膀胱癌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作为新型术式,现已在膀胱癌患者中得到大力应用[2]。鉴此情况,本文就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纳入,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由7例男性、6例女性患者构成对照组,该组年龄:35~76岁,均值(55.19±10.24)岁;病程:1~16个月,均值(8.28±2.40)个月。由8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构成观察组,该组年龄:35~76岁,均值(55.27±10.28)岁;病程:1~16个月,均值(8.13±2.18)个月。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查确诊病情并具备手术治疗指征者;(2)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障碍、系统性疾病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对照组进行治疗,方法:麻醉后手术入路选择患者下腹正中膀胱位置,将组织切开直达膀胱,随后在距离肿瘤周围3cm位置将肿瘤病灶切除至膀胱壁;术闭通过甘露醇对膀胱进行冲洗,常规留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

观察组则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方法: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尿道放置操作镜于膀胱,再应用生理盐水做冲洗处理,对肿瘤位置进行定位;在膀胱镜操作孔协助下放置钬激光光纤于膀胱,参数设置:功率20-40w,频率15-20Hz,能量1-2J;在光纤接近患者肿瘤后,在肿瘤基底附近1cm开始切割,直至切割至肌肉层,随后进行推进式切割,期间配合水流掀起肿瘤组织;在切除肿瘤后,将病灶周围2cm内黏膜组织同时切除,术后通过冲洗器对切除组织进行冲洗,常规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两组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3d,7d即可拔除留置尿管。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若患者治疗后无新病灶,旧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标志物水平降至正常范围,表明完全缓解(CR);若患者治疗后肿瘤最长直径之和较治疗前缩小30%,维持时间超过4周,表明部分缓解(PR);若患者治疗后肿瘤最长径之和较治疗前缩小不足30%,或是上升不超过20%,表明稳定(SD);若患者治疗后肿瘤最长径之和较治疗前上升大于20%,或是出现新病灶,表明进展(PD)。以达到CR与PR两项标准的患者例数计算临床有效率。(2)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道狭窄、血钠降低、膀胱穿孔。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s)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对比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比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n=13)

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CR

PR

SD

PD

有效率

尿道狭窄

血钠降低

膀胱穿孔

发生率

对照组

4(30.77)

2(15.38)

4(30.77)

3(23.08)

6(46.15)

2

(15.38)

2

(15.38)

2

(15.38)

6

(46.15)

观察组

7(53.85)

4(30.77)

2(15.38)

0(0.00)

11(84.62)

1

(7.69)

0

(0.00)

0

(0.00)

1

(7.69)

χ2

4.248

4.887

P

0.039

0.027

3.讨论

   引起膀胱癌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吸烟、环境与遗传等,或是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均有可能发生膀胱癌。因膀胱癌发生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不治疗及时的情况下,患者的生存将因此受到威胁[3]。因此,需要尽快入院接受治疗,在病情明确后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

膀胱癌虽然是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但病情易复发,应用传统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后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说明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预后也不尽人意[4]。在医疗技术日益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逐渐成为膀胱癌患者治疗的手术术式,该手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与创伤性小,可为患者身心安全与预后提供保障。结合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疗效理想,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分析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在开展过程中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高温后汽化机体膀胱组织,期间应用的汽化电极较为锐利,不仅可以达到有效汽化膀胱组织的目的,而且能够控制组织出血量,从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稳定患者病情,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5]。此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浸润性肌层肿瘤细胞可充分发挥清除作用,将周边淋巴管与小血管封闭,使癌细胞转移的发生风险下降,对疾病进展进行控制,从而巩固疗效与提升预后,促进患者恢复进程[6]

综上所述,为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术后不易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林巧威, 李龙辉, 黄铭.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结合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22, 06(015):142-144.

[2] 岐宏政, 陈刚, 汪自力, 等. 经尿道红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18):1978-1980.

[3] 虞随, 姚立锋, 苏翼, 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与电切术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22, 44(02):163-168.

[4] 田腾正, 王国宁, 方东, 等. 负压吸引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2, 37(10):783-786.

[5] 杨和明, 应美红, 夏建军.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层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22, 35(016):47-50.

[6] 郝宝金, 徐峰, 黄以顺, 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用于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 38(0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