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肺功能影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肺功能影响效果研究

肖学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慢阻肺(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70例COPD患者,将其1/1划分至2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延续性护理;统计2组肺功能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功能(FEV1、PEF)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其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模式;慢阻肺;肺功能;满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临床常见呼吸内科慢性病之一,其以慢性咳嗽、胸闷、咳痰、喘息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机体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并以院内医疗服务为主,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预后。但患者离院后多缺少专业的医护指导,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延续性护理则为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护理,可在患者离院后仍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予以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70例COPD患者,将其1/1划分至2组,对照组35例,男女病例比18/17;年龄42-79(65.12±3.45)岁;病程2-18(9.77±2.31)年。观察组35例,男女病例比19/16;年龄42-80(65.24±3.51)岁;病程2-19(9.70±2.42)年。对2组患者基础信息统计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院内监护生命体征、氧疗、保持病房环境、嘱咐患者遵医用药、科学饮食。患者离院前发放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并讲解居家治疗要点、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坚持进行康复治疗,均衡膳食,适度运动;离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1次/月。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延续性护理:①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遵医嘱开展出院指导,全面了解患者作息/饮食习惯、吸烟史、家庭情况等,详细录入患者基础信息、病历资料,据此制定延续护理措施。②宣教:患者离院后,以电话、QQ、微信等保持联系,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呼吸表现,耐心讲解COPD特征、用药、自护方法等,嘱咐患者规律作息、戒烟等。定时以微信平台发布饮食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多食用豆制品、新鲜蔬果等,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此外,还需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多监督鼓励患者,确保患者规律作息、科学治疗。③呼吸、运动指导:定期以微信群上传呼吸训练视频,让患者准确掌握呼吸训练方法,并结合患者兴趣爱好指导其开展有氧训练,包含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运动量以无劳累感为宜。④电话随访: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鼓励患者提问并耐心解答;对于患者不良认知、情绪,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宣教等,并结合患者与家属反馈持续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肺功能与满意度。以肺功能测试仪测定患者干预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以科室自制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总计100分,以>60分为满意,统计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s)、%指代计量、计数数据,t、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肺功能

FEV1、PEF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肺功能(±s)

组别

例数

FVC(L)

PEF(L/min)

对照组

35

1.22±0.64

3.61±0.64

观察组

35

1.75±0.71

4.56±0.74

t

3.280

5.745

P

0.002

<0.001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77.14%;观察组满意33例,护理满意度94.29%;组间对比以观察组更高(χ2=4.200,P=0.040<0.05)。

3.讨论

目前尚未明确COPD具体病因,临床认为可能与慢性支气管肺炎、阻塞性肺气肿等诱因有关。伴随近几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COPD发生率也出现了一定升高趋势,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2]。当前临床针对COPD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同时需配合科学的护理服务,但常规护理服务多止步于院内,患者离院后便中断了专业的护理干预,易导致其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加再入院率。而伴随近几年临床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并获得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

延续性护理是对院内专业护理的科学延伸,其可确保患者在离院后仍获得院内同等的专业医疗服务,并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在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在COPD患者离院后仍予以专业的护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康复治疗,促进预后,获得认可。分析可见,在延续性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对患者病情与预后进行评估,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生活习惯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保障延续护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童年时,在延续性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每周以电话、微信、QQ等形式随访了解患者离院后的身体状态、日常生活情况等,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让患者能够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家属督促下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升肺功能,获得认可。

综上,予以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获得认可,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耿亚男.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97-98.

[2]李鹏娟.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3):170-172.

[3]佘世秀,代定梅,张文君,等.基于中国知网的慢阻肺患者延续性护理相关研究知识图谱构建[J].甘肃科技,2022,38(20):103-107+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