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在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4
/ 2

摘要:目的:探析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在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筛选并统计在笔者所在医院20221-202212月内看诊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6例开展本次研究,主要依据病患就诊时病例尾号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基础组病人在透析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式,探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间病人干预效果。结果:探究组与基础组病人透析后1个月、3个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9.09%33.33%,且探究组病人对服务满意度评价为96.96%较基础组69.69%大幅度升高,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期间联合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并发症发生几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有推荐价值。

关键词: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透析;相关低血压;应用

临床上肾脏疾病平频发,随着病情进展至终末期多采用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也称为血液透析替代疗法。主要通过血管管道输换、净化血液,纠正机体代谢紊乱,从而缓解临床体征,延长病患生存时间。但由于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极易发生低血压、高血钾、感染等并发症,尤其是低血压发生率据相关文献记载显示高达50%[1]。透析期间发生低血压容易引发内瘘闭塞以及心脏功能,导致透析中断,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1临床资料

1.1基础统计资料

回顾性筛选并统计在笔者所在医院20221-202212月内看诊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6例开展本次研究,主要依据病患就诊时病例尾号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基础组33例病患包含男性女性分别各18例、15例,年龄搜集范围:44~76岁,年龄统计均值(60.2±6.3)岁;探究组33例病患包含男性女性分别各19例、14例,年龄搜集范围:43~76岁,年龄统计均值(59.5±6.5)岁。上述样本病患基线资料相似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机制:①均符合血液透析标准,血液检测指标检查显示:血肌酐超过133umol/L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大于3个月;②排除精神障碍、无法交流沟通病人;③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体外循环不耐受病人。

1.2方法

基础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在透析期间,严密监测血压水平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调节血压,同时指导病人健康饮食,并严格控制体重。探究组则实施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模,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专项小组:选取血液透析中心主任医生2名,主管护师2名,以及责任护士2名成立预控小组,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可能出现的低血压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搜集相关文献查阅、总结,最后根据每位透析病人基本病情制定预警预控干预方案。(2)系统评估与预警管理:对于不同病情可能发生低血压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系统评分低于10分表示低分险用绿色标记,中风险评分范围在11-20分之间用黄色标记,高风险则系统评分超过20分用红色标记,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人员严格监控血压,间隔15min观察评估一次,若发现低血压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处理[2];(3)预控干预措施:对于低风险病人,可以通过饮食管理,并给予葡萄糖口服进行干预,并且根据病人情况以及透析耐受程度,减缓流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并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补充机体蛋白质,从而可以改善贫血,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严格控制饮食摄入,积极调整膳食,提高病人营养,增强抵抗力;对于中风险病人,在血液透析之前暂停降压、降糖药物,并在透析方式中选择低温透析方式,并指导病人有效呼吸,可以缓解身体不适感,并耐心向病人解释该治疗方案的必要性;高风险病人则直接中断透析治疗,病人血压、呼吸、心率等恢复平稳,也可以注射多巴胺等升压药物来预防低血压发生[3]

1.3观察指标

经两种不同干预措施后各组病人在透析后一个月、三个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 以及服务满意度统计。

1.4统计分析

依据SPSS14.0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中以试验相关值%表示,行X²检验统计确认结果之后,有明显差异,则判定:P≤0.05。

2结果

探究组与基础组病人透析后1个月、3个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9.09%33.33%,且探究组病人对服务满意度评价为96.96%较基础组69.69%大幅度升高,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1 组间病人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和满意度统计对比

组别

例数

1个月

3个月

满意度

探究组

33

1(3.03%

3(9.09%

32(96.96%

基础组

33

7(21.21%

11(33.33%

23(69.69%

--

5.120

5.802

8.836

P

--

0.023

0.016

0.002

3讨论

血液透析方式为终末期肾脏疾病主要治疗手段,是将病人体内代谢废液、血液通过引流至体外透析容器中,并进行透析液对流交换,可维持机体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是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的肾脏替代疗法,但极易发生低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疗效

[4]。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加强低血压预防与控制是透析的关键,对控制病情进展、大幅度提高病患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通过预警预控理念护理干预,对低血压可能发生各种因素,如血浆渗透压过低、血容量减少、超滤量较高等,再结合病人病情,综合系统评估后分为不同等级,开展相对应护理预警预控干预,可以有效控制低血压发生几率,提高透析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路芳,秦妍,郜媛.预警预控理念下护理干预在预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22,14(04):225-227+236.

[2]陈攀,任少亮.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2):150.

[3]张小霞.血液透析前早期护理干预对透析性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8,12(01):21.

[4]董玲玲.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