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米利梅

成都市新津区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化干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血压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研究组95.00%,常规组77.50%(P<0.05);研究组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来说,应采用全程化干预护理,这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全程化干预护理;高血压;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病因十分复杂的一种慢性疾病,患病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会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会增加患者发生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等疾病的风险,如不及时接受诊疗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属于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为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还需在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案则为全程化干预护理[1-2]。为了探究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纳入研究的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总计80例,将这8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个不同小组。常规组共收治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总计22例,女性患者总计18例,年龄在49-7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0.32±1.33)岁,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1±1.21)年,研究组共收治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总计23例,女性患者总计17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0.28±1.36)岁,病程在2-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5±1.18)年,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病情稳定可以配合完成研究;(3)具备独立自主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1)伴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冠心病者;(2)随访缺失与退出研究者;(3)伴有精神或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以用药指导监督、血压水平监测以及体征变化观察等。

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化干预护理:(1)入院后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采集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详细了解之后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真实感受,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情绪变化情况,并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负性情绪的具体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视频与图片结合的方式来为患者普及有关高血压的知识,解答患者有关疾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住院期间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以及低脂饮食为主,并适当增加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摄入,禁止患者食用辛辣与油腻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况来为其进行音乐护理,通过音乐护理可以放松患者身心,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3)出院后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创建护患微信交流群,并在群内开展患者用药打卡活动,每次用药后均需在群内报告,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者运动锻炼指导,结合患者的体能情况以及日常习惯来为其选择科学合理地运用项目,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应以快走、慢跑、打太极以及广场舞等有氧运动为主,但需控制患者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量,以免造成患者过度疲惫。

1.3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血压水平对比。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35(87.50)

3(7.50)

2(5.00)

38(95.00)

常规组

40

29(72.50)

2(5.00)

9(22.50)

31(77.50)

χ2

-

-

-

-

5.164

P值

-

-

-

-

0.023

2.2组间血压水平对比,详情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0

145.32±11.15

122.42±10.25

95.24±6.37

81.44±5.43

常规组

40

145.42±11.13

141.48±10.24

95.23±6.31

91.32±5.45

t值

0.040

8.320

0.007

8.122

P值

0.968

0.000

0.994

0.000

3、讨论

高血压以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以及难以根治的特点[3-4]。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常见的包括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因素以及年龄因素等[5-6]。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病理表现,患病后其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高血压属于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不尽早接受诊治还极易引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这会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加之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并缺乏对于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因此容易导致病情被忽视,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了提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在其治疗期间配合全程化干预护理,全程化干预护理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之后均为其提供护理服务,从而使护理干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这种护理模式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从心理、生理、疾病、用药、饮食、运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病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程化干预护理的研究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采用全程化干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曹玉娇.全程化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6):41-44.

[2]吴丽香.全程化干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1):59-61.

[3]尹玮,王颖.全程化干预方案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183-185.

[4]钟冬梅,叶洪江,程雯.全程化干预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30-132.

[5]霍莲枝,冯桂萍.全程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130-131.

[6]王平.全程化干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