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农残主要种类及检测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果蔬中农残主要种类及检测方法

庞宝莹

百色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及种植技术的提高,现在的果蔬种类越来越多,种植方法也越来越先进,随着运输系统的完善,各类天南海北的特色果蔬也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餐桌上。但是果蔬种植中离不开农药的使用,特别在实现增产、稳产以及把控品质方面,容易使得农药使用超标造成农药残留,这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要对农残超标做出防范,就要从根源进行监管,所以农残检测必不可少。由于果蔬对于市场供求来说是体量巨大的,所以在涉及抽样、评判标准、以及检测方式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农残检测是一项同时需要技术和时间把控的工作。

关键词果蔬农药残留;种类;检测;技术方法

1  我国果蔬中农残的主要种类

1.1  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主要为含磷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市面上常见的有毒死蜱、敌敌畏、氧乐果等,一般为液体状,有刺鼻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遇碱会被分解从而失去药性。所以一般实验检测中,主要采用有机溶剂做为溶解剂。为保持蔬果表面的美观性,一些易招虫的果蔬经常会被果农喷洒过量杀虫剂。而有机磷农药对人畜的伤害主要体现在神经方面,有机磷的毒性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神志不清等症状。市面上流通的此类农药应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性、高效性产品。

1.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顾名思义是一种人工模拟天然除虫菊素合成的农药。常见药物有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氯菊酯等。大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都有低毒性、低残留的特性,所以对人、畜较为安全,但如果操作不当或直接摄入也会引起神经中毒。但是这类农药能被人体快速代谢并排出体外。所以根据它低毒、安全性较好,杀虫范围广,并且残留性低等特点,近几十年来,比较常用于农作物类的虫害防治。

1.3  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主要用于果蔬、粮食作物生产过程的病虫害防治,杀虫效果好,但是毒性较大,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存留时间长,不易降解。有机氯农药大多数种类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曾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其水溶性很差,脂溶性强,可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带来隐患,且其残留在环境中的长期性危害也非常大,许多国家相继限用或禁用有机氯杀虫剂。

2  我国果蔬中农残的主要来源

果蔬在种植过程中,虫害及土壤中细菌影响不可避免,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对于大田作物,如不使用农药,减产率可达30-50%,而对于经济作物,成熟后损失率达40-80%,特别现在市场对于各类农作物品质要求提高,所以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大部分果蔬的农残只留在表面,是种植过程中,喷洒在表面去除一些浅表性害虫的农药,此类农残易去除,危害也不大。而有些害虫会钻入果实及蔬菜叶片、根茎中,这就需要一些内吸性的农药,这就会使得农药随着植物汁液流动遍布整株作物,此类农药要求把控住喷洒的量和毒性。还有就是为了除草和杀菌使用的除草剂与除菌剂,多余的药剂会流入土壤,造成土质污染,被作物根系吸收,造成农药残留。

3  果蔬中农药残留的监测方法

3.1  快速检测法

3.1.1  检测卡法

检测卡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根据国家执行标准GB/T5009.199-2003方法中,其原理是利用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试纸,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白色药片)有抑制作用,抑制胆碱酯酶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药片)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1],根据显色卡颜色的变化来判定是否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此方法快速简单、结果准确,常用于农残的快速检测。但由于此方法检测范围较小,所以在实验室中往往采用更全面的检测方法。

3.1.2  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

酶抑制率法在快速检测上更具有代表性,它的方法原理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1],把抑制率数值与国家执行标准中的数值进行比对,可得出所测农产品中是否存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但是此方法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市面上的很多农药种类无法覆盖完全,且检测结果有一定的辨认误差。

3.2  气相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各检验室里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了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液体或气体。而气相色谱用于农残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样品中残留的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有不同的吸附力或溶解度,从而可进行分离[2],并对各分离物进行分析。一般是通过把试样经有机溶剂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经所需溶剂洗脱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气相色谱-质谱仪操作相对简单,结果稳定性高,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检测技术。

3.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较广泛,它是以传统液相色谱柱层析法为基础,结合气相色谱法技术的优点形成的一种色谱技术

[3]。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是液体,常用流动相有各比例的水、乙腈、甲醇混合溶剂。采用高压输液,对试样进行梯度洗脱,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中,在柱内完成各成分的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当前食品检测中,能够提升各类食品中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的检测准确性,并能批量完成样品检测需求及提高检测范围,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

4  结语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我国在以农作物为基础的饮食习惯下,就更要对农产品的药物残留中进行严格监管、检测,制定合理的标准。随着农残检测技术不断的更迭发展,检测结果更快更准确,以及农残标准的不断更新,我国果蔬产品在生产、流通、上市等各项环节肯定会更加规范化,从而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实现果蔬产品真正的绿色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蔬菜中敌百虫、丙溴磷、灭多威、克百威、 敌敌畏残留的快速检测[s],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公告,2017(113).

[2]王晓瑜.浅析果蔬中农药残留现状及监测技术发展[J].农学.经济,2021,06(0058).

[3]徐静.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18(084).

作者简介:庞宝莹(1993),女,壮,广西百色,百色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检验员,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