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急救”下的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建设有效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3

“智慧急救”下的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建设有效策略研究

杨静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06

摘要:院前医疗是“智慧急救”的核心构成,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是提升急救效率、保障公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智慧急救”背景下院前医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智慧急救”的实现与有序展开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智慧急救;院前医疗;安全系统;策略;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在“十三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医疗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医疗、医保、医药的高效管理与分配,逐步实现“智慧医疗”的发展目标。“智慧急救”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院前急救管理是“智慧急救”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所在,也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智慧医疗”背景下,医院要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管理,做到上车即住院,做好转运与住院的衔接、打造高效优质绿色通道,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智慧急救”背景下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院前急救医疗是“智慧急救”的核心环节,利用移动网络、现代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能技术构建完善的院前急救系统是提升医院急救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有措施,也是医院相应“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中国”目标的必然选择。和传统急救模式相比,“智慧急救”强调的是接诊、检查、转运、院内医疗一体化的急救、急诊、即时医疗协同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其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办人民满意医疗的必然选择。

院前医疗安全控制的目标在于以急危重症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现代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创新急就急诊服务机制,从而组建以移动网络为基础、覆盖城市全地区的救治协同网络,实现以急救急诊为中心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如以互联网为基础,实时监控与分析急救车辆运转情况,以区为单位形成区域性的急救车辆统一调派,以更快地到达患者身边,缩短在途时间;以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构建24小时线上急诊接诊平台,整合区域内医疗力量,做到24小时均有不同科室专家坐诊,以便在接触患者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进行会诊,更快速地判断患者病情并变转运至最佳接诊医院;以计算机技术平台为基础,统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做到患者档案信息、病历资料的统一管理,以确保患者信息在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传递,从而推进急救急诊信息的“院前-院内”联动,构建区域化的医疗协作网络。通过多种网络建设,提高急救急诊资源的使用效能、实现急救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出现代医疗在国民健康、生命安全中的应有之义。

2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管理目标

以“智慧医疗”为基础,对“智慧急救”院前医疗安全控制管理目标进行解析,遵循服务大众的理念,该安全系统建设目标应当落在以下几方面。

2.1资源管理区域化

在一个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式不均匀的,不同医院的硬件条件不同、医生资历不同,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区域内会有不同类型的专门化医院,如专门治疗儿科疾病的医院、专门应对传染病的医院、高质量妇幼保健服务的医院等,因此合理分流不同疾病患者,确保急救急诊患者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最好的治疗,就需要构建属地化的急救体系,利用现代媒体网络、5G移动通讯网络统筹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在区域内实现急救体系的一体化发展,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享受到最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2.2信息管理数字化

在医疗急救中,信息管理与传递直接决定了急救的效率,包括医疗信息的传递、急救接诊信息的传递、院前急救指导信息的传递等。可以这么说,在医疗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管理与传递效率,实现急救急诊信息的无缝传递。因此实现急救急诊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室院前医疗安全系统建设目标之一,从而实现高效的急救信息传递,有效缩短患者滞留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急诊急救准备时间等。

2.3医疗管理整体化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患者送到医院抢救、救护车仅仅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是广大群众对院前急救的固有印象。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急救车辆上能够搭载的设施、器械有限,能够采取的急救措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是专家级别医师大多不会随车出诊,跟车团队的医疗能力较为有限。现代移动网络和通讯媒体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契机,通过移动网络和通讯媒体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或院前急救辅助机制,能够实现“院前+院内”治疗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医疗管理整体化的管理目标,确保急诊-院内治疗的连续性。

2.4医疗服务的智能化

现代科技为院前急救赋能是当前院前急救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现代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在院前急救之中,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不仅能够提高院前急救的效能,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以“互联网+”为核心构建院前急救服务平台,针对老年群体、遗传病家族、先天性疾病患者等建立专门的急救档案,记录患者个人信息、病史、通讯地址等信息,患者则通过移动终端APP进行一键式求救,给予此类高危患者、特殊群体以更加人性化的、便捷化的医疗服务,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能,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2.5急救-院内医疗的系统化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对于院前急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院前急救体系中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一方面是院前急救并非常态化的医疗模式,面向的患者群体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院前急救的医疗条件,能够采取的医疗措施较为有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院前急救体系是独立于院内医疗体系的专门化医疗服务内容。“互联网+”为急救-院内医疗的系统化创造了条件,能够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实现院前-院内的统筹统管,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院前急救效能的提升。

3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系统管理的实现路径

wps

图1 “智慧急救”背景下院前医疗安全系统基本框架

3.1基本逻辑

想要做到上车即入院,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系统构建要围绕救护车、急救中心、实体医院进行设计。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升级救护车软硬件设备,使其能够搭载更多的功能性,尤其是要引入各类远程医疗系统、精确通讯系统等远程医疗系统,利用这些设施搭建救护车和实体医院的联系,通过实时通讯及时获取来自于医院临床的救护指导,实现救护车从“运输设施”向“移动式医院”的转变。

其次,要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技术的优势,以急救中心为“中央指挥站”,以医护人员个人移动设备为终端,以患者个人终端为通讯前端,形成一站式通讯和系统化调度管理,患者寻求急救时急救中心接到电话,获取患者信息的同时通过操作平台直接将患者信息上传至急救平台,在系统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后自动将出诊信息通知给合适的实体医院和院前急救小队,确保小队做好准备可随时出发,在确定患者信息后,由最适合的急救小队接受任务并在平台上显示和公告,其余急救小队则持续待命。

最后,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统一院内与急救车院前急救的医疗操作系统,确保院前-院内医疗系统保持一致,以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信息传递的连续性,确保医疗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在急救车和实体医院之间传递,区域内实体医院坐诊医师、主任医师可实时通过系统获取患者信息并予以指导,必要时可通过远程视频及远程医疗设备进行远程精准医疗,通过统一的系统、远程医疗设施、视频辅助急救等方法平衡院前-院内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提高院前急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此外,“智慧急救”实现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全面摸底各实体医院医疗力量,建立统一的急救车辆档案、临床医师档案,记录好每一次急救车出诊、临床医师远程指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视频记录每一次院前急救,以避免“智慧急救”下中心管理和本地管理并行时可能发生的权责不清问题、利益分配不均问题,确保急救中心统一调度的有效性,促进院前急救效能的提升。

3.2关键点

“智慧急救”的目标在于整合区域内院前急救医疗资源,通过统一调度、中心管理以及远程辅助等方式提高院前急救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中心管理下指挥的有效性、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整体业务能力。

(1)强化通讯网络的构建

通讯网络是“智慧急救”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因此要建立起统一的通讯网络,打破传统急救模式下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统一的通讯模式、高度共享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在急救网络覆盖下的急救信息能够高速、准确传递。

首先,是要保证通讯的实时性。随车出行的院前急救小组的通讯能够无障碍接通需要求助的坐诊医师,具备资历的坐诊医师也可以随时查看急救信息,以确保坐着医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

其次,是要保证通讯的便利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医疗,院前急救强调的是“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院前急救所用通讯应当具备相当的便利性,因此应当采取一站式发送模式,如随车院前急救小组可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一键提交出诊信息、救助过程中可通过辅助导航一键提交急救信息或求助信息等,以减少编辑通讯内容的耗时,使更多的时间能够用于处理患者病情、应对突发事件等,从而促进院前急救效能的提升。

(2)做好责任分配与利益梳理

责任问题和利益问题是过去各医院急救活动各自为政的主要原因,在“智慧急救”背景下,统筹医疗资源、院前急救的统一指挥与调度是“智慧急救”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确有必要做好责任分配与利益梳理,明确各环节责任追究模式与追究形式,强调保院前急救期间资料的保存、患者档案的传递,责任追究具体到个人,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而在利益分配角度则对院前急救相关利益进行模块划分,整体上分为出车组、随车急救小组、远程指导小组三个模块,根据各方在单次院前急救中的表现、贡献以权重的形式单独进行利益核算与分配,尽可能降低不同分工下利益纠纷问题。此外,在利益核算中,将患者意见建议纳入考量范畴,根据患者反馈信息来来评估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以此来促进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的提升。

3.3困境与展望

“智慧急救”的实现是一项长期工程,就目前来看我国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上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是当前“智慧急救”体系建设不完全的地方,也是未来“智慧急救”的发展方向。

4结语

传统的医疗信息收集和处理需要依赖人工操作,存在信息泄露和错误的风险,而智慧急救院前医疗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智慧急救院前急救医疗安全控制建设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医疗急救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医疗误判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智慧急救”下的院前医疗安全控制建设,有效提升医院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昊宇,宋伯雨,王帅,等. 空陆两栖子母式智慧医疗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在构建新型院前急救系统的探索[J]. 大众标准化,2023(3):162-164. 

[2]郭程,俞晔,谢仁国,等. 5G智慧医疗院前急救模式探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1):61-63. 

[3]徐建安,李王安. 基于智慧医疗平台建立院前院内严重创伤一体化急救体系的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3):45-46. 

[4]肖羽,王帅,潘峰. 院前急救车4G/5G网络协同保障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2021(9):1-4. 

[5]谢明,梁红璇,张亮. 建立"互联网+"智慧院前急救模式的探讨[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8,7(1):1-3. 

[6]王启隆. 5G通信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 通讯世界,2021,28(12):151-153. 

[7]李彤彤,孔来法,项涛,等. 基于5G技术的院前急救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进展[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3,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