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何立海

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是优化水资源效益、促进达成城市生态与生产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环节。目前,大量学者对城市河道治理的共性问题、管理模式、根源分析与整改措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桥龙江综合治理工程是东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也是实施珠江水系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河流水环境;桥龙河;环境管理

引言

在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控制水流大多数情况是最终目的。目前,大多数河流治理方法和手段统一,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的差异,从而致使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河流的实际需要,从而致使河流治理效果不理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河道治理前,应综合分析河道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来解决问题,达到河道防洪和生态标准。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水污染是指生活用水和河流等水资源受到化学或有毒物质的侵入,从而致使水资源无法正常使用。水污染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结构,还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果人们日常饮用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就会对人的肠胃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另外,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会使体内积累毒素,容易降低人体抵抗力,引发慢性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提高死亡率。此外,水污染对食品质量妨碍很大。如果用受污染的水来灌溉农作物,会破坏农作物的根系,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影响粮食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这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动物,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2河流水环境与生态状况

2.1河水污染严重

经水质检测,发现河道大部分底质淤积严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远超行业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生产强度的增加,形成的污水排入河流。尽管通过处理,仍然存在污染物。河道淤泥不能直接清淤用于农田施肥,疏浚难度大,淤塞严重,影响河道的正常运行。清淤过程中,还应结合河段底部泥沙污染情况、厚度和安全情况确定清淤深度参数。对河道内大量泥沙、地表垃圾和污染物进行大清淤,确保河道水环境清洁,这对于泥沙含量较低的河流,应当需要科学判断是否应当需要疏浚,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河流,这其实更有利于河流中微生物的生存,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切忌过度疏浚,否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河流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一定要检测污泥中的污染物,如果有污染源快速释放的一层污泥,也一定要将其清除,以防止污染和破坏水体。

2.2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

在城市建设初期,排水系统设计不统一,从而致使排水效率低,洪水风险指数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提高,给排水系统带来了过大的压力,难以进行完整的日常维护,造成管道堵塞、污水倒流等问题。

3城市河流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的实践策略

3.1优化防洪结构

在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程是坡体填筑工程,而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开挖。项目管理负责人应当需要结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确定能够填土的场地位置。不同灌装位置所选用的填料应当需要满足物理机械指标。对材料质量和地场堆放量要反复检查核对。例如,在深圳第一大河茅洲河河道整治工程中,工作重点是优化调整防洪结构。借助开挖填土提升防洪建筑物的稳定性。技术部门借助现场取样,对土料的自然承载力、压缩性、含水率等物理特性进行测试,为施工队的土方开采方式予以信息和数据支持。在获得各项数据指标支持的基础上,在正式土方开采前,清理地表杂物,选择三维开挖与地表开挖相结合的开采方式,采取使用PC-450挖掘机设备开挖4.5米厚的土壤被提取。然后将土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回填体回填。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式筑堤前,在待填筑的堤身上方垫一层厚0.5m的细石块,然后按具体施工规范进行筑堤。

3.2生物学方法

生物方法的主要方法是生态恢复。在河流管理中,这种方法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目前最受保护的管理方法。生态修复是指借助干预河流流量、注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增氧等人工手段,重建受污染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提高河流系统的稳定性。众所周知,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河流带来的利益与风险并存,特别是在夏季汛期,雨水水位不断上涨,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调蓄洪水的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3.3截污和底泥处理技术

建设下水道截流系统是控制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手段。在河流上下游设置污水管网,增强截污。除截流外,污水一定要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达到水环境标准的排水,应当采取使用人工沼泽等措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此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应当需要进行有所关联的湿地设计,增强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控制,防止处理后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4保护河坡的生态方法

一般来说,传统的城市河流的两岸都是用混凝土或石头砌成的护堤。它们在安全稳定作用明显、防洪防洪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也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填埋材料很难同时具备安全、稳定、美观等多种功能。因此,有必要结合城市河流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查,结合不同材料进行堤防建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5低碳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1)环保浮岛技术。生态浮岛是位于河流局部水域的浮岛,上面种植各种适宜的湿地和陆生植物。环保浮岛技术是一种将漂浮技术与环保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植物净水技术。上部植物可为鸟类予以栖息地,下部植物根系发达,可为水生动物予以栖息地。生态浮岛具备绿化水域的作用。同时,植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体养分并带出水面,使植物脱离浮岛,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景观的目的。(2)土壤渗透技术。土壤渗滤技术以土壤为介质,借助土壤-微生物-草地等植物系统的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将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污水,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同时,借助养分与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促进达成污水无害化、巧妙化的目的。

结语

水资源载体形式多样。像河流、湖泊和海洋,其中包含河流,人类生存的承载者,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河流被认为是城市水的主要水源,在水产养殖、水力发电等方面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为生产和人民生活予以基本保障。河流是河流的载体,能够与河流相互作用,两者发挥着密不可分的作用。河流从某种角度上看来决定着河流的生态状况,对周围河流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总之,要增强城市河流环境生态治理,河流区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具有价值。随着自然资源储量的不断枯竭,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关注河流水环境管理。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共同保障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近年来,河流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对减少环境污染和河流水质恶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具有价值。总之,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保护资源、生态治理、保护环境五项原则,认真抓好优化优化等河流治理主要任务。防洪、搞好景观绿化、生态治理和河道清淤,不仅有助于提升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提升河流水资源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鹏.大型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护坡型式综合比选及应用[D].扬州大学,2022.

[2]甘勇锋.河道整治工程建筑桩基质量分析及处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51(04):55-57.

[3]李晓鹏,刘志成.加筋生态砌块护岸在河道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22(04):74-79.

[4]鹿重阳,李亚平,李晓龙.孟加拉帕德玛河道整治施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2(10):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