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档案编研与利用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文化自信视角下档案编研与利用新路径研究

宝军利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  016100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19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种自信不仅是基础,还更加广泛和深厚。 档案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精神寄托。它承载着传承文化血脉的重任,需要全面挖掘和总结。档案编研及利用工作承担文化记忆保护与传承的职责,向全社会和全球传播。

关键词:电子档案;大数据;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与利用工作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档案资源创新利用和提升活力的关键步骤。目前,档案编研和利用工作面临制约,包括信息缺失、自我封闭、保守不变和财政压力等问题。从文化自信角度,阐述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厚植自信基础,以档案编研和利用为纽带,实现时代文化印记的凝练;升级数据支撑,拓展管理科技手段,创新编研模式,顺应时代特征;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建共享;在实现档案编研和利用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中,打造文化精品,助推经济增长。

一、文化自信与档案编研利用的逻辑共鸣

首先,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渊源。实现档案文化自信,既要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的精髓,又要结合承载了5000多年历史沉淀的文化既成体系,以及九十年来党风正气带领人民胼手胝足、艰苦奋斗的实践经验,更要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呈现出的磅礴伟力。此外,档案编研应通过与文化自信的互动耦合,探索出将档案活化利用的新途径,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文献档案的记录具有历史意义,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挖掘档案史料、推动档案编研与利用工作有助于唤起文化活力,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

二、当前制约档案编研与利用发展的瓶颈

(一)“信息孤岛”:档案编研利用的开放性、共享性不够

近年来,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档案编研与利用需求量逐步上升。但通过观察当前档案编研资料的利用情况,发现部分档案资源还存在被“深藏不露”、“保密严格控制”的情况。尽管档案开放的努力正在推进,但力度相对较小。实现档案开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档案形成、机密法规和使用范围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谨慎有序地推进。由于不敢轻易放开限制和涉及到自身利益,导致业务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对此颇为谨慎,造成开放进程缓慢,一些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未能及时开放,同时也有些应完成的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另一方面,档案的流动范围被限制在较狭窄的范围内。许多珍贵的档案仍未能外借,散落在各自的“信息孤岛”中成为“死档案”。即便是被整理成的编研成果往往只在内部使用,局限在小范围内流通,难以解除信息孤岛的束缚,精选的重要信息在“搬出去”的同时也随即“放回原处”,被困在密集架之间,文化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闭门造车”:档案编研利用与外界力量资源缺乏互动交流

长期以来,档案馆一直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档案编研利用工作,以挖掘自家馆藏为主要手段。尽管这种“单打独斗”模式促使档案编研产品在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但由于信息集合的相对封闭,其面临“一家之言”的局限。另一方面,从组成档案编研团队力量的角度看,档案馆和档案人员是绝对主力,这种构成方式亦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由于“档案人”只能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待“档案”,因此可能存在“偏见”和“盲区”,导致司空见惯的案卷背后的信息难以挖掘出来。编研开发的水平不高,难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档案产品。另一方面,从文化信息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是人类社会信息的一部分,各个档案馆的馆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自信视角下档案编研与利用的破局路径

(一)深挖红色资源,厚植自信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党对档案工作的引导作用,妥善保管、充分利用蕴含着党的初心与使命的红色档案,并记录好、储存好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奋斗历程。红色档案是历史资料和活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管理。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全面寻访、整理、保存工作,为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提供稳定、可靠的丰富资源。其次,汲取新时代的新价值,全面收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经验,为红色档案注入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弘扬红色基因,培育独特的档案文化土壤,激发时代的活力和朝气,让自信之力迸发。新时代的档案编研与利用,需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耕好档案内容,凝练文化印记

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档案编研与利用需要聚焦档案内容,以达到繁荣发展的目标。为此,编研与利用人员应该挖掘档案资源,注重信息内涵和文化魅力。同时应扎实基本功,增强政治敏感度和洞察力。其次,我们将持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重点整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讲述那些与敌人抗争的故事,弘扬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将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梳理清楚,并讲述得更加生动、详细。最后,要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强调档案编研及利用的政治文化属性,突出档案文化引领作用和思想教育作用。要挖掘出最珍贵、最活跃的档案信息,让老档案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推动档案开发向深度和实效性方向发展,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优势。

(三)拓展科技手段,升级数据支撑

档案资源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利用的效果,高效利用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此,各级档案部门应按照数据治理要求,加快技术升级和功能整合,促进体系重构,逐步实现“人机管理—数字化—数据化”的模式升级。其次,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电子文件的备份自动化模块,增强电子档案网络安全以及存储介质管理,从而保障档案信息的同步移交和安全流动,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第三,利用精准管控、智慧感知以及智能控制等系统来加强实体档案的安全性,同时借助OCR识别、手写扫描以及多语种同声转录文字等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整合管理系统,优化检索访问,扩大存储容量,拓展异地异质备份共享来在线上、云端实现文献编研的数据共享与交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更好地挖掘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盈芳. "电子档案管理应用区块链价值分析." 中国档案 8(2020):30-32.

[2]施颖. "云储存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黑龙江档案 No.238.01(2020):94-95.

[3]杨桂明, 许凤姣. "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档案管理 000.002(2020):84-85.

[4]张柯. "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水平 ——对电子档案"单轨制"的两点认识." 档案管理 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