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探讨

夏恩泽

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地铁是目前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做好应急处理十分重要。为提高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水平,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对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策略,为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地铁交通运营工作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得到相应的完善。在交通的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乘客对于交通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给调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决定了乘客乘坐舒适度的好坏,因此要求调度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指挥能力,在安抚乘客情绪的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1应急指挥的业务流程

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应及时上报完整故障信息至控制中心OCC(operation control center)进行报告。控制中心根据现场汇报情况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属地立即成立临时指挥处,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与OCC建立联络并进行事件初报,同时明确临时指挥处位置、应急出入口位置及现场指挥情况等相关信息,OCC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公司分管领导接报后原则上应立即赶赴控制中心或事发现场进行指挥工作。各专业调度在接报后,结合事件情况,组织本专业抢险队进行响应。其他应急小组的应急响应按专项预案要求确定是否需进行响应。各小组根据工作职责,有序开展抢险救援、资源调配、人员救护、警戒救护、善后处理、事件调查等工作。根据事件情况,相关线路OCC进行行车调整,在事件处置完毕后恢复正常行车。

2地铁调度员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我国的地铁线路建设总程逐渐增加,在这背后,地铁调度员承担的责任也随着增多,调度员需要对整个地铁的运行安全提供基础的保障,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关日常维护,提升自己综合处理事件的能力。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运行线路复杂,车辆种类较多,给日常的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地铁调度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处理意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指挥调度工作,保障地铁的正常稳定的运行,除了基础的工作,调度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应急指挥能力,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应当沉着冷静的分析问题所在,组织现场管理,帮助管理工作能够稳定的进行。

3地铁突发事件的影响

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和紧迫性,事先难以预料,发生后轻则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重则造成列车晚点延误,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对车辆影响分为局部不影响行车、局部影响行车、限速、中断行车。

(1)局部不影响行车。包括车站、列车客运服务设备故障或一些公共安全类事件,如乘客信息系统(PIS)、广播、电梯等设备故障或出现可疑物品、疫情、群体上访等事件。

(2)局部影响行车。由行车相关设备故障或乘客不文明行为造成,通过现场员工应急处置后恢复列车运行。

(3)限速。出现区间积水或车辆故障、道岔故障等事件,需经过人工干预确认安全后低速运行。

(4)中断行车。异物侵限、水淹钢轨、脱轨倾覆等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后需中断行车,立即组织抢险和人员疏散等。

4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探讨

4.1树立安全调度意识

为了提高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质量,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地铁行车调度指挥人员应当树立安全调度意识,为地铁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这一角度出发,地铁管理部门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行车调度人员的安全调度意识,使其能够严格按照调度要求、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另外,应不断提高行车调度指挥人员的专业素养,地铁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行车调度指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综合素养,为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基础,为地铁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4.2建立和完善的计划和指挥制度

建立健全的调度指挥体系,是保证行车安全、高效、安全的行车调度和突发事件的关键。因此,在没有完善的调度指挥体系的情况下,调度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不可能完全提高。所以,既要加强调度人员的应急决策能力,又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调度指挥体系。(1)及时发现调度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改进。加强运用此项工作,提高行车调度的工作效率,推动列车正常运营,并对检修工作及时进行,确保调度工作的安全。(2)提高行车调度人员的工作经验,使其在调度工作中逐步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决断力。

4.3分场景确定现场指挥主体

一般地铁发生较严重的突发事件,按轨行区是否通车可分为边运营边抢修、中断抢修、停运抢修等,其中可能涉及到列车、车站、区间或车辆段(场)。边运营边抢修涉及车站、区间的现场指挥主体,应以客运部门为主,设备部门为辅;涉及列车的应以乘务部门为主,车辆、客运部门为辅;涉及车辆段(场)的应以车场调度部门为主,设备部门为辅。中断、停运抢修的现场指挥主体应按导致事件的原因确定,如是公共安全类、自然灾害类事件,在车站、区间应以客运部门为主,在车场应以车场调度部门为主,设备部门为辅,比如火灾、暴雨倒灌淹水等;如是设备故障类,应是设备所属管理部门为主,而客运部门、其他设备相关部门为辅,如信号联锁故障、接触网大面积断电、隧道泄漏等。当抢修方式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中断抢修、边运营边抢修互换时,现场指挥要根据OCC发布的抢修指令,及时移交指挥权,交代关键事项。

4.4加强对行车调度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是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提升地铁行车调度指挥水平,能够为公众的便利出行与地铁的安全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应加强对行车调度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调度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同时加强培训力度,提升行车调度人员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比如,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完善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调度指挥系统高效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加强跨部门交流合作。在当前的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需要提高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方式,更好地开展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例如,针对地铁行车调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多部门联动,从多角度出发,采取更完善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类风险,为地铁行车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地铁列车运行调度是一种复杂的机电环境系统,在运行管理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行车调度是轨道交通的总指挥,承担着地铁运营管理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当发生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时,行车调度能够及时、灵活、科学地制定调度、调整策略,减少事故风险,对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和高效运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列车调度人员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行的“最强大脑”。而值班员作为行车组织的核心和灵魂,在提高运输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空乘人员是一类特殊的安全工作,必须接受特殊的体能、技能、心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加强地铁调度安全基础工作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运行调度人员的行车指挥水平,对保证地铁运输安全、构建和谐地铁、地铁建设、发展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洲.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2019(3):6-7.

[2]肖海平.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12):109-110.

[3]刘艳兵.如何有效控制地铁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的安全控制风险[J].科技风,2017(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