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3

论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赵冰

化学工业第一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0

要:强夯施工是一种基础加固法,把夯锤举得很高,让它自由落体,给基础提供冲击力和振动能,从而把基础土体压实。在短期之内,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为施工提供了一种密实均匀的地基,并可有效地改变地基土的孔隙分布。根据目前强夯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各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这种施工方法在成本、效果和工期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对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强夯施工技术;工程;应用

强夯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对基础进行夯实处理,利用抬高夯锤再下落方式以及重力作用,来达到对基础进行有效处理的目的,将基础进行夯实压紧,降低土层的压缩系数。强夯施工技术的施工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普通土料地基的施工需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施工技术的应用既简便又快速,在不影响周围居民工作生活的情况下,还可以节省成本,缩短工期。

一、强夯施工技术的概述

强夯施工技术是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强夯施工方法,主要是利用一台巨大的吊车,将特定重量的重锤,从一定的高度自由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达到强夯的目的,确保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压缩模量,使土壤颗粒更加致密,形成一种均匀、高密度的基础[1]。强夯施工技术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将重力势能直接转换为动能的各种波形,使地基土体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布,通过变形处理,迅速形成稳定的结构形态,符合地基加固的标准。我国于20世记70年将其引入并开始使用,并被大量地应用到工业场所、建筑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项目中[2]。强夯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广和施工周期较短的优点,还能够降低项目成本,满足工程技术标准。

二、强夯施工技术施工的优缺点

强夯施工技术是采用大型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至某一高度后,采用自动脱离装置,使夯锤从起重机械上脱离,在自重的作用下,以自由落体方式,与地面接触,产生夯击能量,从而打破土的原有结构,使其发生冲切,土体内部结构发生重组,极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其优点与不足:第一,机械简单,施工费用低廉。强夯施工技术的主要机械构成包括履带式吊装设备、自动脱钩设备、夯锤等,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对特定的基础进行深开挖、回填。在清除了表土层后,可以直接进行夯击,施工技术较为简单,与换填垫层法相比,造价可以减少60%左右;第二,应用广泛,处理效果明显。针对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碎石土等特殊地基,宜采用强夯施工技术。强夯法加固深度为6-8米,可产生1000-8500kN·m的夯击力,比冲击碾压强度高3-4倍,且加固效果明显;第三,在控制总工期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多种特殊地基处理方法中,强夯法是最有效的一种,其效果可达25000m2/月-30000m2/月;第四,对周围建筑有很强的扰动。强夯技术中,一次夯击所能形成的冲击波作用半径可达80米,比冲击碾压要大2倍,在特殊地基中,如果周围有建筑,需要在其周围布置减震沟,以减小其对结构的损伤[3]

三、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流程

(一)施工技术准备

在进行强夯加固前,需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并结合工程方案确定其加固部位。在决定了强夯位置之后,要与强夯施工技术的施工要领和地质勘探报告相结合,制定出一套施工技术方案,经过设计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专家论证的审核会签后,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工地进行清扫,确保工地达到“三通一平”,并根据工程的需要,将透水性材料送到工地[4]

(二)垫层铺填

在施夯时,应先找出施工场地的基础中点,并作显著标志,再找出夯击区的有效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从远处到近边依次进行夯击。在各层强夯置换时,首先用夯锤将远离中心点的部位打实,然后逐步向中心点的部位打实,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夯实效果[5]。在施夯时,必须测定夯锤与夯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夯锤的预提升高度,并据此估算夯锤的重量,并依据预评估结果选取适当的夯锤,以防止夯锤过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夯锤过轻造成夯土的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在用强夯对单点进行反复夯击之后,要移动起重机,对下一点进行夯击密实。每次吊装都要正确处理好吊钩和夯锤的连接方式,如有需要,可利用龙门吊车帮助夯锤进行转动。当吊车移至下一处夯实地点继续夯击时,应利用夯锤对该地点重复强夯,直至达到夯实要求,方可安排吊车撤出。然后,利用旋转机械对夯实区进行填充,测定填充深度,保证填充符合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应不断监测施夯点的沉降,使沉降不能超过设计规范,以免影响以后的工程质量。在对地基密实度有高要求的施工地区,在进行了一次单点夯击之后,就必须进行一次满夯,来达到夯实的目的,使地基的稳固性和密实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6]。全夯结束后,不允许在工作面上有任何的回弹和松散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返工。在每一遍夯击完成后,应该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体内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在这个时候完成夯坑补平。

(三)夯区整平

对夯击点构成的区域,在单点夯打完或全夯后,必须将夯坑填平。整平工作主要由推土机和平地机等机械设备完成。在使用这些设备对夯区进行整平时,要对设备进行预先划线,按照夯击区的面积来确定设备的整平顺序。首先,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机械对路面进行多次碾压,然后用水平仪对路面平整效果进行随机检验,直至平整后的路面平整符合设计规范[6]。其次,在进行单点夯击及全夯后,应将场地进行整平,如有需要,可重新测定标高,将标高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反复夯击前,使地面保持水平,以确保最后的夯击效果。为了减少强夯施工时对地基的压抬作用,通常采用2-3次交替排列,每次排列成正方形或排间格排列,直至满夯。由于满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表层土的密实程度,针对大面积复合基础的受力特点,经过2~3次置换后,填夯方式宜改为“梅花型”或“正方形”。夯击部位的距离应按要求的承载力及原始土体的剪切强度来决定,适当地取小间距。

四、强夯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检查填料质量

在采用强夯施工技术处理地基时,往往忽视了对填筑材料的检验和控制。填料与基础土体直接相互作用,可有效填补土体间的空隙,对基体的迅速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在选用填料时,应注意三点:第一,不能与基础土壤发生化学作用,特别是不能出现凝块现象;第二,填充物应具备一定的渗透性,在雨水等逐层渗入地基时,填充物不能阻挡,以防止雨水在填充物上积聚,造成地基的局部稳定能降低,给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第三,填土应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以免工程建成后,由于填土无法承载其自身庞大的重量造成坍塌,从而对整体基础工程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7]。回填前,应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对回填材料质量进行检验。首先,要核对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并与产品出厂合格证上的校准参数值相比较,以确认产品的质量符合性能要求;其次,要确定填充物的粒径,用具备过滤作用的特殊筛网将填充物进行筛分,计算出可以通过筛孔填充物质量,确保符合某一种粒径的填充物在所用填充物中占到合适的比重,从而达到填充物与基础土壤的有效结合。最后,试验填充物的构造强度,用一定量的强力夯锤砸填充物,并观测其受撞击后的变形情况。

(二)做好技术记录

在运用强夯施工技术处理地基时,要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一方面要保留好施工证据,为后续的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各种证据;另一方面,对同类工程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对工程项目的一般技术记录外,对基础的处理,应着重记录下列两项内容。第一,每次夯击的锤重、夯击后的鼓起量、夯击量,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及时核对,使鼓起量、夯击量逐步趋近于0,即表明夯击达到了期望的效果;第二,如有需要,应测定和记录孔隙水压力,使填充物和基础土更好地结合。为此,必须在实测孔压变化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填充量,以达到分散降雨聚集效应的目的,以确保工程质量[8]

(三)安全施工控制

第一,提升吊运装备应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履带式吊运机械,并可在吊运臂两边加装活动门架,以增强安全性能。在起重吊装设备起吊夯锤的时候,应该是缓慢、匀速的起吊。在提升的过程中,不能左右摇摆,在将夯锤吊装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所有的人员都要撤出到安全的距离。在夯锤下落的过程中,也不能让任何人接近;第二,当周围有建筑物、居民区或高压电塔时,技术主管必须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会对周围现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强夯工作中,夯锤在一瞬间就会与地面发生碰撞,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如果地面上有石头,就会引起石头飞射而伤人,为了防止石头飞射而伤人,必须在夯击限界周围设置安全屏障;第三,在进行强夯工作之前,要对操作者和指挥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训练,统一指挥命令。在夯锤吊装后,指挥员要注意周围人有没有离开安全区,指挥员要用通信装置给操作者下达命令,操作者接受命令后才能开始工作;第四,如果工程进度很紧,必须两个强夯器一起工作,那么两个强夯器之间的距离要超过5米,并且要调节好落下的时间,每一次落下都要相隔10-30秒;第五,在进行强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操作监督,严格遵守施工管理制度和进度计划,进行有秩序的施工操作。基础的夯击频率、夯击节奏、夯击范围都要参考规范,不能任意改变[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夯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夯击效果显著,操作较为简单,所需机械设备数量少,可有效地降低施工费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我国已将强夯施工技术运用于工程地基处理,并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既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又减少了因基础不牢固而引起的施工安全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进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强夯施工技术使用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习渊,白立辉,曹铖,等.湿陷性黄土条件下的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4):131-133.

[2]马钰.强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路基填筑中的应用——以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项目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4):59-61.

[3]周石馨.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20):179-181.

[4]许宏丽.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22,48(1):81-82.

[5]陶余德.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8):235-236.

[6]刘佳明.高填方路基施工强夯法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1):31-34.

[7]余肖锋.建筑工程强夯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提升探析[J].居业,2020(5):79-80.

[8]杨利萍,贺志贞.强夯法施工技术在非饱和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7):173-175,203.

[9]王成.探析强夯法施工技术在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