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1

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探析

张伟

敦化市实验中学校 133700

摘要:高中数学较初中、小学数学而言,不仅知识量更多、知识理解难度更大,可供学生参悟的时间也变得更加有限。为了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提质与增效,教师则可以采取动态导入、互动探究以及拓展复习的方法来依次提升预习环节、教学环节以及巩固环节的质量与效果,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建设起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体系。

关键词:提质增效;数学教师;高中生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落实,对高中数学教师群体提出了全新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为受教育者减压减负,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相关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本文,也将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教师实现工作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动态导入,实现数学预习环节的提质增效

“预习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第一环节,教师想要实现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则必须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动态导入顾名思义,即,数学教师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巧借微课这一信息技术,通过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辅助高中生的课前预习,从而实现高中生预习方式的动态化转变以及预习工作的提质增效。

例如,教师在教学“任意角和弧度制”这一课程前,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来辅助高中生进行自主动态预习。在录制时,教师需要做出如下设计:第一部分,教师需要巧设问题,以最为直接的形式将高中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微课当中,比如,思考“任意角”和小学、初中时段学习的“角”有何不同;思考什么是“弧度制”,并在教材中找寻答案。第二部分,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做出简要的解析,并绘制一幅相对全面的思维导图,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本课程所涉及的各个要点,让每一名高中生都可以清晰、清楚地知晓当前课程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第三部分,教师既可以阐述预设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布置一些更有难度的问题,让高中生们尝试作答。进而,在紧扣课程主旨的问题设计与课程知识初步解析的微课预习视频的观看中,切实提升了、增长了数学教学体系中“预习”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二、互动探究,实现数学教学环节的提质增效

数学教师想要在根本上实现“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不仅需要对课业知识做出深入浅出的讲解,还需要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导,巧设互动小组,巧布探究任务,让高中生们在互动探究当中,进一步深化对课程重点的运用与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函数的应用”这一课程时,可以将“教学”过程一分为三。板块一,教师应占据主导位置,对“函数”的“应用”方法做出详细的解析,由此来奠定高中生们最基本的课程知识基础。板块二,教师需要根据高中生们既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强弱,将之划分为三个学习组别,并针对性地对性地布置不同难度地探究任务。如,学习能力较强的组别,教师可以安排该部分高中生解答该课程的高考真题,让他们以实战的方式进行演练;学习能力适中的组别,教师可以在教材题目的基础上做出二次设计,适度提升题目的难度,而后,再让他们尝试作答;学习能力有待增强的组别,教师则需要亲自带领他们进行更加详细的二次教导,而后,再由教师设计些难度偏低的题目,供他们进行实时练习。板块三,教师则需要基于高中生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交流答题的思路、心得。进而,在详细地讲解与更具针对性地探究练习中,切实提升了、增长了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三、拓展复习,实现数学巩固环节的提质增效

“拓展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最后环节,该环节工作的落实,意在进一步增加高中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进一步夯实他们对数学要点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落实“拓展复习”的工作时,可以适度带入课外优质的数学资料,让高中生们在赏析中巩固,从而塑造坚实、全面的知识基础。

例如,教师在布置“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单元作业时,可以先让高中生们利用课后时间,独立观看《解谜三角函数》这一数学微纪录片,或观看名校名师录制的同课程的公开课视频,以此来丰富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而后,可以安排高中生们自主梳理课内、课外不同的知识内容,并制成对比表格,以不同颜色的笔迹来区分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最后,教师则需要围绕课内外的各个知识要点,设计一些难度偏高的巩固习题,供高中生们作答。倘若难度过高,无法独立完成解答,高中生们还可以与其他同学组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共同攻克难关。进而,在优质数学素材的赏析与课内外知识联动题目的设计、解答中,切实提升了、增长了数学教学体系中“巩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扎根“双减”,巧用多种方法作为辅助,既改观了高中生们学习、练习、复习的体会,又夯实了高中生对课业知识基础,进而,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减负、提质与增效。

参考文献:

【1】石雪峰. "双减"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减负与增效的相关思考[J]. 教育2022(21):26-28.

【2】丁建兵. 精心设计教学实现减负增效 ——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22(3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