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景璐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水务管理服务站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其运行管理对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发展和利益至关重要。随着科技水平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本文从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灌溉和发电等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精细化管理、理论探索、实践探索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其运行管理对于水利事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发展和利益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本文从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灌溉和发电等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1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研究必要性

1.1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复杂而严谨的,需要保障其正常运行,提高水利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制定更为详细和规范的管理措施,实现各种因素管控的全面覆盖,防范和避免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1.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利工程需要合理分配、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在精细化管理中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追踪监测和数据分析,让我们了解真实水文地理环境,进行精细化调度和运营管理,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1.3提高运行质量

水利工程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和寿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智能辅助的方式来优化调度和管控作业,实现对水利工程各项运行参数的全面、科学、量化度量和统计分析,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

1.4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精细化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精心管理、维护和优化。

2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探索

2.1理论基础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是指对水利工程进行各种管理和保障,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地运转的一种管理方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采用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式,实现对水利工程全过程的精细管理。

2.2精细化管理的要素

精细化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宏观控制、精细管控、多元化应用技术和持续改进等。宏观控制是指对水利工程操作进行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和内部调控等方式管理,使水利工程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精细管控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全过程、供应链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全局性控制,实现关键环节的可控性,确保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多元化应用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引进新型技术和手段,保持管理的先进性;持续改进则是指日常运行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3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3.1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实践

大型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其管理难度比较大。基于宏观控制、精细管控、多元化应用技术和持续改进的精细管理模式,针对大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实践,可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实现大型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包括宏观控制、精细管控、多元化应用技术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1.宏观控制:宏观控制是大型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水利工程进行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以及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同时,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和评估,提高预测准确率和预警及时性。2.精细管控:精细化管理需要精细之处,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控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精细化技术,运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备的工程数据信息化系统,对水利工程中关键环节如泄洪、排涝等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检测,减少异常现象发生的可能,提高管理效能。3.多元化应用技术:应用现代技术是大型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创新化。4.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迭代、升级和优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改进的具体手段包括多方面协作,公众参与,不断改进的思维方式和流程,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确保大型水利工程在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宏观控制、精细管控、多元化应用技术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实现大型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稳定运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实现系统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3.2中小水利工程的管理实践

中小型水利工程是涉及到农业生产和灌溉方面的重要设施,其经济价值十分显著,但是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管理、加强培训、完善制度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小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详细如下:1.引入新技术:中小水利工程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如安装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工程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和评估,提高预测准确率和预警及时性;利用无人机、遥感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勘测和巡查,提高水利工程数据的获取精度和效率,为后续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2.优化管理:针对中小水利工程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如完善中小水利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中小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规范中小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推行分类施策,提高中小水利工程管理水平。3.加强培训:加强对中小水利工程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例如,开展农民水利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水利操作和维修技能,减少中小水利工程损坏率,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中小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水平,增加中小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改善农村用水供需矛盾。.完善制度:建立中小水利工程完备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如制定中小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中小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费用补偿机制、中小水利工程维修保养标准等制度,建立健全维护、维修和保养档案,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流程、程序和规范,促进中小水利工程的健康稳定运行。

4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

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开展了农村中小水利工程网络化运行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该系统引入国外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一张图”监管、信息公开、数据分析、管理决策等多种功能。

该系统采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思路,把各个水利工程设施与监测设备进行物联网连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水文、气象等多维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趋势分析、故障预警及应急处理等管理功能。

该系统运行后,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监管人员无法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理水利工程问题的难题,还为政府提供了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决策支持,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结束语

综上,水利工程运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在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工程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利建设逐渐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已成为实现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需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劲松.谋新篇开新局再创全省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新业绩[J].江苏水利,2022,No.310(S1):5-9.

[2]梁德兰.研究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21,11(06):208-209.

[3]赵越.水利工程精细化与现代化管理建设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0):156-158.

[4]张劲松.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系统治理开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基本现代化新征程[J].江苏水利,2020,No.281(S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