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高强

身份证231026198404284411

摘要:自城市化进程完全铺开以后,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与日俱增。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装配式建造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建造模式,这对施工水准、施工效率与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各行业的大力配合,才有今天的成就和成果。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将预制好的各种构件进行装配所组成的建筑,对比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能够在降低现浇施工量的同时增加装配作业量,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进而使建筑工程的环保性能获得充分展现。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需依据工程相关规划要求,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对施工人员、施工周期、施工材料等进行协调组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还需保证工程造价能够符合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合理规划施工进度,还需动态掌握施工情况,针对影响施工周期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设计图纸管理

在当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设计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尺寸与实际生产组装的各种建筑配件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图纸设计中的尺寸或其他任何有所关联的东西都会造成重大错误,可能造成非常严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大多数情况对钢筋装配量的设计精度和可靠性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因此设计和施工图本身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对于维护质量、安全、可靠性和施工至关重要,对整个工程建筑系统的稳定性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施工图出现错误,甚至可能直接影响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的生产安全。在传统的工业建筑领域,鉴于大多数建筑师的建筑理念都比较主观,很多细节的量化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对这些庞大复杂的设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借助BIM分析技术的运用,更高效、更快捷地解决此类分析问题。数据收集完成后,对土体模型的进一步建立、分析和设计、修改可能有很大程度的参考和帮助,也能为建筑设计人员设计整体效果和观察分析土体予以很大的途径。因此,BIM技术在设计图纸中的应用,能快速有效地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得以快速为生产相关配件材料的相关厂家和企业带来更准确、更全方位的产品参数内容,有效避免材料配件可能因设计和生产失误造成巨大的产品损失。

2.2细化施工过程

装配式建筑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组装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组装式建筑,一体化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智能化等“六化”重要特征。1.建立数字化的工业产品设计平台,由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模式向现代工业化的设计模式转变;2.保证产品质量的数字化工厂建设,从厘米级到毫米级建筑精度;3.可视场所的管理将在数字化工厂的建立上有较大提高;4.建立数字化物流平台,实现“数字物流、智慧配送”的一体化模式。追求与装配式建筑工业链上各个环节企业的高关联度,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参数设计和剪力墙钢筋测量放样等,必须依据相关文件,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统筹优化相应工作,从而制定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在浇筑前需将模板用水充分浇透,一定不能在浇筑时使用,会造成支撑系统顺序偏心荷载,需控制入库温度及碾压次数分层浇筑。

2.3质量管理

1.材料和设备:对进场材料或设备进行验收、送检并登记台账,如材料或设备的品牌、规格、数量、型号等。2.二次结构:对填充墙的砂浆饱满度、圈梁的钢筋绑扎、构造柱的设置、压顶的钢筋间距等进行动态巡查。3.装饰装修工程:对抹灰的厚度,外墙防水的施工工艺,内墙的平整度、垂直度,贴瓷砖的缝隙,以及外墙真石漆喷涂的厚度等进行测量检查。4.水电暖通安装工程:对风管接驳处密封垫片做法、套管安装工艺、支吊架做法,消防管道支架间距、特殊位置安装工艺,电气管道接口、桥架安装工艺等进行全面监管控制。5.室外工程:对回填土的回填方式及压实度、排水管道连接方式及垫层制作、绿化中苗木选择与栽种间距等进行实时把控。

2.4合理解决施工重难点

1.转换层预留钢筋施工。为合理进行后续链接作业,转换层楼面应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执行之前埋设预留钢筋,且对预留钢筋的高度及相对位置精度均需要慎重处理。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应缓慢有序进行,避免在单个位置浇筑大量混凝土导致钢筋位移,有必要的情况下为预留钢筋制作定位钢板,在固定后安排专人检查,同时混凝土完成浇筑后也需安排专人看护。2.预制板吊装。预制叠合板的吊装采用四点吊装的策略,但起吊速度应尽可能缓慢以防叠合板损坏,并在高度达到0.3m后不再提升高度,在对叠合板角度进行调整及定位之后进行安装,吊装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碰撞导致叠合板断裂,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内部钢筋进行焊接固定。预制墙板在吊装策略上一般采用两点吊装或四点吊装的策略,吊装牵引绳索以钢丝绳居多,一旦遭遇预制墙板长度超过5m的情况,则需要以吊装钢筋辅助起吊以保证其安全性。起吊过程中必须保证垂直度与平稳度,吊装钢丝绳与构件的相对位置也需要慎重处理,确保两者之间的夹角超过60°。在将墙板吊装至操作面之后,则以人工方式辅助将墙板移动到安装位置,以垫片保证其底部水平之后将预留钢筋精确插入灌浆套筒内部,在调整过墙板位置之后以设置斜支撑的方式控制墙板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2.5机电设备安装管理

在传统建筑施工模式下,部分机电设备采取暗装方式,需要提前完成建筑主体结构拼装作业,在机电设备安装位置预留洞口,施工人员把机电设备在预留洞口内暗装,随后在机电设备、周边主体结构的间隙部位嵌填水泥浆等材料,最终恢复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这一施工方法有着流程繁琐、质量可控性差的局限性,常出现设备周边封堵不严、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对此,施工单位应采取一体成型技术来安装机电设备,以配电箱安装为例,提前根据所配置配电箱的规格尺寸与形状来制作预制模具,把配电箱放入模具内,向模具浇筑C20细石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等待混凝土硬化成型。随后,把预制构件转运入场,送到楼层内指定位置后,在周边紧邻墙体上标注预制块位置,把预制块连同其他砌体材料进行砌筑施工,以及在施工期间完成线管敷设作业。在应用此项技术时,需要选用优质钢材作为模具材料,重点检查模具加工质量与规格尺寸是否达标,并在预制块安装完毕后复查配电箱位置。

结语

对比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严重影响,能够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促进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将施工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涛崔.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与管理,2022(4):57-59.

[2]于海洋.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1(5):208-210.

[3]吴纪飞.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44(z1):87-89.

[4]单鑫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