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探析

梁军

654323198409260513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是一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自然现象,它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水流携带着泥沙进入河流后,河床会逐渐上升,上升的河床对防洪不利,在汛期到来之前,因为河床的上升不能容纳太多的河水,从而引起河水横向泛滥,引发洪水灾害,洪水将严重威胁到河道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因此,维持水土的稳定有利于提升小流域的治理效益,为深入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治理效益中的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性展开了探讨,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探析

引言

当前,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的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壤侵蚀进入黄河,黄河流域的泥土堆积成了悬河现象,并在黄河入海口处形成了特殊的三角洲地貌,在人们惊叹于这一自然奇迹的同时,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侵蚀也严重影响了河道的通畅性和防洪能力,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水土流失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投资,所以,如何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协调西北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对于河流的防洪、灌溉和小流域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措施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

农业水土保持措施指的是在人工的介入下,在当地投入大量的农业资金,通过种植农作物,来改善因为土壤疏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这种种植方式与之前的一般的农业种植不同,因为当地的土质结构比较疏松,如果按照正常的种植方式,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要想改变当地的土质疏松,提高土地的肥沃力,有关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土质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农作物,提高当地土地上的农作物覆盖率,用农作物来固定当地的水土,同时,种植农作物还能够阻止地面水分的蒸发,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土壤中的水分。

农业耕种不仅要强化当地土壤,改变地质结构,降低土地水土流失的现象,而且更大程度上要确保农作物种植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要确保农作物的生产力,工作人员要使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手段,并与当地地质结构相结合,通常会采用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坑田等方式,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农作物的亩产量。在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下,当地地质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得到增强。农业治理的方式将经济与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又不断发展当地的生态农业,从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二、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

生物防治措施跟农业防治措施相似,生物防治指的是用一系列的防护林的方式,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如果当地的土壤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构建生物防护林的方式,来阻止风沙的侵蚀。风沙侵蚀不仅会吞噬当地的地理风貌,更多的时候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结构造成破坏。因此,构建生物防护林、经济林、护坡林和地埂林,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沙对当地风貌的侵蚀,构建出这种生物型的治理体系,可以为当地环境提供一道天然的屏障。

同时,生态防护林的建立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选用作为防护林的树木必须要选用经济作物,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因风沙侵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还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从而达到地方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生物防护措施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大面积增加不但净化了当地的空气,而且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自然灾害,维持了水土资源,推动了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工程措施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就是工程防治措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速度越来越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扑。由于土壤侵蚀问题,导致了山洪爆发、泥石流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通过工程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当地的生态保护水平和经济生产效率。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控制力度,为此,国家加大了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如山洪疏导工程、山洪防护工程、小型水库、沟道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山洪疏导工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该工程可以为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沟道可以很好地解决河流淤塞、山洪爆发等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泥石流、山洪等引起的河道塌陷,降低泥石流产生的固结物的数量,山洪疏导工程可以防止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库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随着水土流失现象而产生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农业、生物、工程等措施来科学地改造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双赢,通过改造地质结构,拦截降水,保证了水土保持的稳定,在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之后,水土流失和山洪的发生显著下降,这都是由于各项防治工程的实施,土体结构的变化,使泥沙的流失逐步减少,同时也使小河流流域内的泥沙含量下降,增强了河道治理工程对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

四、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水土资源的优化与改良。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日益枯竭,而植物的生长却有了很大的幅度。同时,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可以改善土壤的渗透性,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从而降低了在强风天气下出现的沙尘暴。

(二)社会效益

利用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对乱砍乱伐的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土地,使其不会继续发生石化、沟蚀、沙漠化等灾害。对荒山野岭进行积极的开发,可以把土地资源逐渐转变成经济资源,对农、林、牧、地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持续地提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示范基地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一是降低了对土壤的损害;第二是改进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包括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土地生产力等。

经监测,采取相应措施后,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已较好地控制,水土流失速率显著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显著地减少。通过对水土保持的综合整治,使各个区域的土壤和土壤资源的利用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的综合整治,提高了高标准耕地的面积,并发展了多种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结论

由于水土流失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对该地区的土质结构进行改进,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要加大对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力度,还可以采取更多的农业、生物等手段,降低水土流失率,使土壤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达到自然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龙喻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环境效益分析[J].水上安全,2023(03):72-74.

[2]杨贵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结构效应研究[J].水上安全,2023(03):75-77.

[3]刘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其对土壤影响的探究[J].海河水利,2021(02):2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