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辛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031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为产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控制效果、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事件;观察组中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因此产科护理干预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

妊娠期高血压指女性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呈一过性,分娩后消失。该病临床症状以高血压、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为主,若症状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心肾功能衰竭、母子死亡情况。年龄过大或过小妇女发病率较高,初孕妇女发病率较高,多胎妊娠孕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对以上妇女重点进行妊娠期高血压防治,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发生。除此之外,遗传、超重、糖尿病、肾病、血管疾病、子痫等因素也有一定概率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病.本院产科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次选择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照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7.06±4.92)岁;孕周34~37周,平均(35.67±1.25)周。观察组的54例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27.95±4.34)岁;孕周35~38周,平均(36.34±1.02)周。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为自愿参加临床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②意识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孕周等基本信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为产科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常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药物干预、生活护理。(2)产科护理干预。①产科疾病宣教: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手册进行宣教,让其了解自身疾病对妊娠的影响,讲解病房和院内环境,让孕妇了解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的妊娠并发症。做好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并发症应对工作。②产科心理疏导:采用温和、鼓励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保持仪容仪表正常,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友善的态度,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孕妇对待产的积极态度,避免孕妇对妊娠产生恐惧心理,必要时可以讲解以往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成功分娩案例,提高患者妊娠信心。③产科病情监测: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若发现患者血压异常则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情况出现。④产科生活干预:对患者制定孕期饮食计划,让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少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营养充足。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变化。其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即剖宫产、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再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即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情绪变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我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着装、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指导、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等,根据患者及其家属评估的分数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本组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水平变化(x—±s,mmHg)

2.2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子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n(%)]

2.3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x—±s,分)

2.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常见的表现为出现尿蛋白、血压指标出现异常变化、身体重要系统或器官受累等,结合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通常情况下,将患者划分成妊娠期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高血压以及子痫前期-子痫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普遍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容易出现过度担忧的情况,进而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治疗高血压较为敏感,会担心药物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存在抵触和恐惧等心理。此外,对于发生子痫风险较高的患者还需要加强其安全护理,且需要注意到患者的睡眠和饮食会对血压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各个方面的护理,提高护理的综合效果。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需要定期到院检查,查看病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用药必须选择对胎儿无不利影响的药物,多休息,保持心情放松,饮食方面以清淡食物为主,控制钠盐、脂肪、蛋白质摄入量。若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则应该及时终止妊娠,避免母子死亡情况发生。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显著提高,可见产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见产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产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分娩结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因此产科护理干预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骆文静.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6):88+92.

[2]刘志伟.产科临床中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探讨[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0):89-91.

[3]锜彩荣.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5):94-96.

[4]周燕,黄柳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产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7):77-78.

[5]李成利,王英.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产房整体护理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9):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