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闵行区小微文化空间建设推进的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关于上海市闵行区小微文化空间建设推进的现状分析

史佳

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  201199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通过激活整合人气书店、网红书房、阅读分享会和推介达人等全域优质阅读资源,从空间到内容,从在场到在线,以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小微文化空间建设,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中呼应各类空间主体、阅读人群需要开展“城市书房项目”对推动市民阅读习惯养成,营建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闵行小微文化空间建设的一大创新实践。

一、圈建精致多元的城市书房阵地

   (一)基本情况

2017年起,闵行在实现“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十五分钟阅读圈”。2017年至2021年,推出《闵行区关于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基本原则、建设理念、主要功能、建设内容等,统一规范化推进建设。本着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试点打造了15家城市书房,辐射区图书馆及7个街镇。2022年,区政府将“新建15家城市书房,实现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全覆盖”列入实事项目。通过嵌入式更新改造,植入咖啡、花艺、科普等元素,实现更高颜值的空间设计、更高品质的服务内容、更高效率的服务管理。目前,30家“小而美”的城市书房已遍布闵行全域,市民大众走两步就能抵达小而美的公共阅读空间。截止2023年4月底,全区30家书房累计到馆总计1870440人次,借还总计808645册次。

(二)主要做法

1.注重空间融合,凸显人文关怀

城市书房秉持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的理念,选址初期致力于在社区园区、楼宇商圈、绿地公园、街区广场、交通枢纽等人群密集、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地点发掘建筑面积在100-300平方米的存量空间,并根据各点位具体情况进行装修设计及改造,为市民打造“既好看又好用”的公共阅读空间。

古美春江悦馆、世博馆、鑫都馆、瑞和馆、新虹馆等书房紧邻社区的同时,还与邻里中心或街镇文体中心(分中心)深度融合,既是公共阅读空间的有效延伸,也是公共文化设施“微更新”改造的有益尝试。闵图馆、浦江郊野馆和七宝馆则与区域内的旅游咨询中心相融合,助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能级提升,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主客共享公共文旅服务空间。颛桥馆、莘庄馆、益梅馆等书房还在图书借还和阅览自修的基础功能之上,额外开辟少儿阅览专区,例如兴梅馆选址临近闵行区实验小学(景城校区),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阅读空间的充分互补。三冈馆融合选址原有的东方信息苑,设置电子信息阅览功能,开辟老年服务专区,设立“长者悦读健康之家”,助力打造“老年人友好城市书房”。基金小镇馆、莘社区馆、华漕馆从空间受众(白领、外籍人士)的需求出发,增加咖啡、轻食、展览等服务为书房赋予更多内涵,提升城市书房服务能级

2.强调区域特色,打造个性馆藏

打造城市书房主题馆,馆藏布设从原来传统的综合性平均发力向兼具主题特色打造的方向转变,在已建城市书房内加入特色馆藏,以馆藏的升级提升城市书房的整体个性品质,让城市书房成为读者洞悉多元城市文化的有效窗口。作为全市首家建在花园里的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设置了以“昆虫、园艺、动植物”等与大自然相关主题的专架,在书房内开辟昆虫、园艺主题区,不仅有花卉园艺、昆虫植物专题的科普书籍千余册,还布置了科普展示区,向读者展示植物保育及生态修复的过程以及种类多样的昆虫、植物标本,让读者们将自然观察中融入自己的认知世界。新虹馆着力打造建筑可阅读主题。馆内建筑主题书籍400余册,包括海派文化、闵行主题、中国古建筑系列、敦煌与石窟系列、藏书与文人书房等。新虹图书馆馆藏的部分外版建筑类书籍也出现在书房内,可供读者现场翻阅。西安鼓楼、故宫太和殿、故宫保和殿等所有模型可体验、可拆卸、可重复拼搭,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建筑的构造设计并体验动手拼搭的乐趣。华漕馆以进口版图书、双语图书为主要特色,包含文学类、日常生活类、经管类等图书类型。同时将打造“先行读书会”和“It's Book O'Clock/正是书时”双语沙龙特色文化品牌,让书房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交流平台。满天星馆专门设置马桥主题文化系列展区和少儿阅读展区,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马桥悠久的历史与灿烂文化和生态宜居的马桥环境下亲子共读的和谐氛围古美万源馆和世博馆则专注音乐主题前者以音乐类书籍为特色,收藏近500册爵士乐、音乐知识理论类书籍,让读者踏进书房的一瞬,就立刻被满墙的图书、精美的吉他、别致的唱片墙、悠扬的爵士乐和弥漫的咖啡香所吸引后者设立音乐主题书架,甄选上海音乐出版社潮流新书及经典好书上架,呈现别具一格的“城市音乐文化阅读空间”。

3.多方主体参与,提升服务效能

指导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因地制宜探索城市书房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源优势,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的方式,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的日常运营

,尝试推出城市书房的新文化服务业态。虹桥镇、马桥镇联合吴中路商圈馆、满天星馆所在的上海万象城满天星广场携手开展日常运维工作;莘庄镇与区内全国知名阅读品牌“作家榜”母公司合作不定期在莘社区馆莘庄馆内开展系列阅读活动;颛桥镇和浦锦街道分别依托总分馆制建设,将颛桥馆世博馆运营与区域图书馆委托管理相结合,联合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打造“周末读经典”等特色阅读品牌,后者还引入世纪出版社,继续打造特色馆藏;古美路街道充分发挥古美社区文化体育联合会的作用,打造古小美书香读书会,并在区域内的春江悦馆古美万源馆开展相关活动。

二、推动城市书房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持续推动城市书房的建设布局

目前,闵行区的30家城市书房已覆盖闵行全域,为进一步在人民城市建设中聚焦公共文化设施需求,提高高品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水准,闵行区在2023年继续以实施区政府实事项目的方式,在各街镇(工业区)持续新建城市书房,整合资源,将城市书房总量提升到36家,每个街镇(工业区都能根据自身本土文化特色优化城市书房将城乡小微文化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独立运转起来,既能经营街镇“小书房”的多形式运作,又能参与区级“书房系统”的联动成长中去,进一步实现城市书房数量上的增加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真正满足读者朋友阅读层面上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让数量可观,主题个性化的城市书房遍布闵行城乡,让身处繁忙生活中的读者群体可以轻松找到就近的城市书房,享受轻松自由,有趣便捷的公共阅读空间,提高城市阅读服务的类别和文化品质。

进一步探索研究城市书房图书更新和流转的管理机制。探索阅读资源共享模式,整合包括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学校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城市书柜等图书资源,进行图书借还的互通。对图书更新流转情况进行排比分析,研究建立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流转机制,方便快捷的满足市民群众的阅读需要。

(二)开展实施城市书房守护计划

一是通过招募一批企业、一批志愿者通过线上认领、线下值守、阅读分享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书房日常运行,探索闵行城市书房社会化管理新机制。截至2022年底有1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闵行16家城市书房的日常运营管理当中。二是推出“一书一世界·书房有约”和一书一世界·阅游闵行两大城市书房专属阅读品牌。2023年“一书一世界·书房有约”将在城市书房举办5场区级主题阅读活动,同时鼓励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立足区域城市书房特色,开展贯穿全年的主题阅读活动“一书一世界·阅游闵行”以立体式阅读为基础,依托城市书房阵地,挖掘各街镇旅游资源,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组织读者在城市书房阅读,前往景区、公园等触摸文化脉络,打造阅读+游赏+传统文化体验相融合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形成独特的文化阅读品牌,创新丰富全民阅读形式,开启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