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区中提升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支持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大班建构区中提升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支持策略研究

上官玉超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幼儿园新城分园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班建构区中提升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支持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归纳出适宜且多元的外部支持、激发幼儿兴趣、巧妙的介入观察以及有效的游戏评价等四种主要支持策略,在实践中,这些支持策略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主建构水平,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自主建构;支持策略;大班建构区

自主建构是指幼儿在主动探索和互动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操作,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发展各种认知和心理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而有序的发展,大班建构区是幼儿教育实践中重要的教育场所,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空间,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学习[1]。本研究将以大班建构区为研究场所,通过对幼儿的支持策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探究如何在大班建构区中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建构的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质量。

1、外部支持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外部支持策略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时间、空间和多元化的建构材料等外部条件,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本节将采用文献综述法,探讨外部支持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首先,建构区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是外部支持策略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研究表明,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时间上,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建构活动,而不是让他们赶时间;在空间上,建构区的环境设计应该舒适、安全,充满启发性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建构欲望和创造力。其次,多元化的建构材料选择与配置是外部支持策略中的重要部分,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建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的建构区中,应该准备多种类型的建构材料,如积木、磁力片、沙子、泥土等,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时调整建构材料的选择和配置,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建构水平。

此外,教师的角色和引导是外部支持策略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巧妙地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并在适当的时候介入观察和反馈,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幼儿自主建构,而不是代替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因此,在幼儿的建构活动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幼儿自主决策和探索。

总之,在大班建构区中,教师应该注意建构区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提供多元化的建构材料,并注意材料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制定合理的建构规则,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保证建构区的安全和秩序,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材料和空间的调整,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建构[1]

2、激发幼儿兴趣的方法

激发幼儿兴趣是提升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关键之一,幼儿在自主建构活动中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参与度和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情境、安排活动,创设有趣的体验,来吸引幼儿参与建构活动。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建构活动,幼儿的兴趣是多样化的,有些幼儿可能喜欢搭建积木,有些幼儿可能更喜欢绘画、涂色等活动,教师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并据此设计不同类型的建构活动,以吸引幼儿的参与。其次,教师通过情境营造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情境营造是指在建构环境中营造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有趣的情境,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积木区设置一个“城堡主题”的情境,给幼儿提供相应的积木和相关的小道具,可以吸引幼儿踊跃参与、积极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有趣的任务和挑战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任务和挑战可以帮助幼儿锻炼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搭建积木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如“搭建最高的塔”,“用积木做一个小车”,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3、巧妙的介入观察对幼儿自主建构的影响

自主建构是幼儿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然而高度好奇和探索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建构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观察对于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介入观察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交互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幼儿的建构活动中去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并通过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的话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的同时,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和表情等,以便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帮助和支持。其次,介入观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反馈,教师通过记录幼儿的表现和思考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反馈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有效的记录和反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自我评价和改进的意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最后,教师在进行介入观察时,需要注意平衡介入和干预的关系,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介入,避免干扰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性思维,当幼儿遇到难题或困惑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提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法,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2]

总之,教师通过参与建构活动、记录幼儿表现和反馈幼儿的成果,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介入观察方法,例如,在幼儿较小、自主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采用指导引导的方式,通过参与建构活动、提供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建构任务,在幼儿逐渐具备自主建构能力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指导,采用鼓励和反馈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性,探索新的建构方式。

4、游戏评价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游戏评价是评估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游戏评价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评估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支持策略。首先,评价内容应该与游戏目标和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要求相符,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目标和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将评价内容与之相对应。其次,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全面地反映幼儿自主建构的能力水平,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访谈、问卷等,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评价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最后,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评价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评估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评价结果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启示[3]

在进行游戏评价时,需要注意评价工具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工具可以采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面谈等多种形式,同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评价工具,可以从幼儿自主建构的不同方面入手,如创意性、探究性、合作性等,这些需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小结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自主建构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支持策略,设计多样化的建构材料和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巧妙的介入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错误,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而游戏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反映幼儿自主建构的水平和教学效果,同时为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提供启示,为幼儿家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巧云.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120-123.

[2]黄思鸿,王寒艳.培养幼儿在建构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J].智力,2021(29):172-174.

[3]邹晨静.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指导方法[J].幸福家庭,2021(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