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困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浅谈地理教学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困惑

师春霞,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摘要新高考进入推进的中期,但是重庆市正处于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过渡阶段,笔者在这一过渡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及反思做了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 新高考;地理教学困惑;建议

2014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由此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1]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在2014年先行实行新高考,之后出台了相关方案,各位专家对其取得的成效给与予了充分肯定,具体论述了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这样可以为其他省市实行新高考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目前,全国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已超过十个,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章节体系的构建。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于2019年9月出版发行,目前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投入使用。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区域,重庆市采取“3+1+2”的高考新模式是在2021-2022,但依然是用旧教材,有着2年的过渡时期,在摸索中前进。

针对在实行新高考模式时,出现了“地理热” 的现象,地理由曾经不太被重视的副科成为如今多数高中学生选择的高考选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高考选考地理科目的考生人数增加、考试内容的变化,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变革、教师紧缺需要补充等诸多问题。教学重点转变与命题变化给过渡时期的高中地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让我们的教学充满困惑。

一、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过渡时期的困惑

1.学生方面

地理选考主要由学生自己发挥决定作用,选考因素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不同成绩的学生在地理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选择地理的学生在选择地理学生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上大多没有自己的规划。[3]

学生在高考选考科目上,进行“投机取巧”,有意识地选择选考科目,这些选考科目可以让自己拿到高分。好多选了物理的学生搭上了“理科”这辆列车,但是几乎学不懂,相比之下选择地理相对更划算一点。高中地理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少,高三一学期,都是用来复习,为其它科目的学习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减轻了学生高三的学习压力,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因为地理科目的时间优势选考地理,地理的选考人数,大部分学校都是比较高的。

初高中地理教学缺乏衔接。中考不考地理,初中生在初二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不在可设地理,学生自认为地理是门副科,学习的时候也不认真对待。进入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潜意识不重视,学生对地理学科地位产生混乱。初中阶段侧重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获取,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注重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侧重点的差异使得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初中地理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使初三学生产生错觉,原因是初、高中教学的连续性不强,课程标准也存在差异。进入高中地理学习后,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使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再次降低。

2.学校与教师方面

高中地理教学将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使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通过自主选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选考科目的问题,学校表示,对于选考科目的学生,学校原则上不会插手。但是,各种条件的限制,选择较少的组合不会开设班级,依然是采用传统固定班级制度,而不是走班制。

师资严重紧缺,在原来高考模式下,大多数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学文科,选择地理课目。但是在“3+1+2”高考模式下,地理选课的人数剧增,地理教师根本满足不了选科的需求,加重的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课时缩减,一周只有2个课时,但是高一在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课时少,内容对,没时间扩展,使得地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新的高考方案对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有比较高的师资储备要求,不能因陋就简,完全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能实行走班制。从而出现了“变相分科”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原先的全理和全文,剩下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了,结果学校以,这个组合选的人太少,没办法开设相关的班级,而取消相关选课的组合。学校会根据自己管理的方便,干涉选课情况。

3.高考政策的限制

重庆市在实行新高考模式之前,高考卷用的是全国Ⅱ卷,作为一线的教师平时在课余研究高考题,这个知识点会咋样考,平时应该用咋样的方法讲授给学生,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或者是效果更好。讲题的时候也是有意识的带学生如何分析题,如何看图,总结出有用的方法。自从2010年重庆市实行新高考后,他有个过渡时期,这期间,旧教材,新高考模式,地理试卷采用重庆市自主命题,高中地理教师特想知道到底如何命题,但是高考题是不公开的,到现在已经过渡过来了,新高考模式,也是新教材,高考题一线教师无法看到,无法进行更深的研究。老师大多数阶段处于摸索阶段。高考题又处于保密阶段,不公布,作为一线教师,依然是不知从哪下手。

二、建议

2022年寒假参加了新教材,新课标培训,听了专家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基于学习体会,结合自己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对新高考中地理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学生方面

在学生选科之前,学校应该组织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或者开展相关的系列课程,对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对选课指导要及时有效,与现在的高中学生相结合。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要早做打算,对各专业的选科要求也要有所了解。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高考科目,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遗憾的可能,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然后是了解相关大学需要选那些科目,总之,在选地理之前,明确自己为什么选择地理,有着明确的目标与动力。而不会出现,有的学生所的我觉的我可以学懂这类现象,或者被老师逼的学习地理,这样学习地理己枯燥又没有效果。

2.学校层面—夯实理论,明确核心素养的要求后再进行教学

地理教师要探索“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以地理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重点,构建更加丰富,适合学生的课程。以核心素养立意命题的趋势愈加明显,高考地理试题在命题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地理试题在命题上的变化越来越大,在新课标新高考过渡时期,培养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4]培养一个没有核心地理素养的学生,就好比培养一台机器进行答题。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的关键能力,是通过学科素养学习逐步形成的,是关系到学生一生成长的学科素养培养。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尤其注重地理分析能力的考查。[5]地理分析能力是地理认知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就能对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认知。地理分析能力面对高考,要立足于联系生产生活、灵活运用有关知识的空间思维能力。高考试题命题也越来注重情境设置,那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该多推广情境设置。情境设置更切近生活,便于学生找到基本的依据和资源情况,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高考政策方面

若因种种原因导致高考试题无法开放。可以让一些资深专家多开展一些相关讲座,来培养一线的地理教师。通过专家讲解和老师讨论,通过了解——实践——再了解。请权威地理教师,深入解剖、研究、整理、提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现象,运用教学理论妥善解决。对适应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

小结

高考改革前几年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考生在此期间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大。但是,让高中教育更全面、更公平、更合理地进行高考改革,让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高中教学模式,适应新的高考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把学生教好,更要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新高考为背景,顺应时势变化,当好地理老师。

参考文献

[1]马庆.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现状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J],内江科技,2004(4):101-102.

[2]丁波.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联系"教学刍议.[J],地理教育,2004(4):8-10.

[3]彭南根.地理选考情况个案调查与教学启示.[J],地理教学,2016(13):59-62.

[4]应向莹.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存在问题.[J],中外交流,2019(9):240.

[5]钱玮韡.关注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以近年高考新课标旅游地理部分为例. [J],中地理教学,2018(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