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源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供水水源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研究

朱萍娇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110168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对城市生活用水问题日益关注,对城市生活用水的保护也日益关注。本文对水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最终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水水源;问题;保障措施

供水水源工程稳定性评估是实现城镇用水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在进行评估工作的时候,要将稳定水源工程和实施情况作为重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好水源保护工作,并加速推动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边界标志设立、饮用水源和保护区的划定,统筹做好水质监测、风险源排查和水源地选址,重点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源区的资源利用现状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监控水体的质量,改善水源涵养,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要使水源区满足现代城镇居民的生存要求,就必须对水源区进行适当的开发,在本地修建一座大型的蓄水池,修建一座大型的堤坝,保证本地水资源的充分供应;也可以修建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异地使用[1]。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自然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水质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供水水源存在问题

2.1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河塘和沟渠中,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废水被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河流污染加剧,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2配套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目前,由于受到我国金融政策及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水利水电项目中,当地的配套基金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施工中,由于一些项目的融资困难,致使项目的施工速度减慢,施工进度较慢。一些已经完工的“山塘”、“引水渠”等工程,因缺乏相应的投资经费,致使该工程进度缓慢。

2.3污染源监督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监管不力,水源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已引起了水源区的水土流失,而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过度开垦、放牧、生活垃圾等现象仍时有发生,给当地的水土流失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目前,许多地区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然而这些体系所能够起到的效果仍然十分局限,比如监管力度不够,制度流于形式,缺少更加科学的污染源监督标准,并且没有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检测监督技术完全运用到实际当中。在开展水质污染的调查过程中,环保部门缺少一套比较健全的监督体系,无法对某些对水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行为展开有效的控制,民众的环保意识也没有提升,与此同时,各管理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渠道,导致执法质量的下降[2]。除此之外,没有能够很好地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管,没有能够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合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也给管控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供水水源保障措施

3.1建立健全水功能管理机构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应该建立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从组织上、机构上对水功能分区的具体实施和管理进行保障,同时也方便了地区间、上下游间、部门间、行业间的用水矛盾和纠纷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各地供水、排污、排水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区域功能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利用,并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水功能区的“纳污总量”计划,对其进行有效调控,避免其自身的净化作用受到影响。

3.2 增加巡视监察力度

要确保水源地的水质达到国家的标准,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地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要对乱扔垃圾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在水库周边地区的施工中,要严格禁止在该地区修建具有高污染的厂房,要提高周围群众对水库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既要加大对水库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又要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气氛。要有效地解决水源地的水质污染问题,就必须加强对水质污染的防控,并密切注意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取水场所的污染,保证生产供水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强防范,主动改善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制订出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管理方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减少肥料与农药的用量,并适时进行退耕,确保水源区的生态安全[3]。为了加强对巡查、监督和监控的力度,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资金的扶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工作的开展可以得到足够的经费。此外,还需要在新时代下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类不良行为展开监管,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水源区水质状况的监测,并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所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源区的经济损失,从而达到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

3.3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强化城市和农村周围的环境管理和水源地的保护,健全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体系,并大力推进农村厕所和化粪池的改造和沼气的修建,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对饮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二是,环保、林业、渔业、农业等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强化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进行科学、理性的指导;三是,严格控制并取缔在水源地及保护区内的规模家禽饲养,并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禽畜农场应保障禽畜粪便和污废水等的无害化处置,使废水达到标准,从源头上消除对水域的污染;四是,以水源地为重点,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人工湿地和防护林等为重点,以维持水域的净化功能为目标,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应合理调整和划定危险品运输管制范围,尽量避免进入禁区[4]

4

综上所述,水源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以及污染管控工作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建设。合理地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以更好地维护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和菊芳.丽江市城乡饮用水水源现状及保障措施[J].中国水利,2020(01):45-47.

[2]刘渊博.陕西省武功镇供水水质污染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

[3]王铮.鞍山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合理性分析及保障措施[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02):21-24.

[4]王琳.辽宁鞍山市供水水源工程及节水规划措施[J].中国防汛抗旱,2015,25(02):63-65.

作者简介:朱萍娇1999年9月3日,女 ,汉,吉林省松原市,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方向:水资源安全与调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