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研究

苟景帅1,刘孟雨2,高芬3

1.2.河南浩翔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3.郑州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优惠现状如何?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哪些税收政策文件?存在哪些问题?须做哪些完善?等等。本文将通过分析研究予以回答。

关键词:科技成果;税收优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人员

引言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三十四条和《科技进步法》第九十条规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财政部、国家税务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多个税收优惠政策文件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出了规定。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及其主体划分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是指科技成果从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并由企业进行转化,包括科技成果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三类活动。而每一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必然涉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人员等主体,按其角色不同又可分为科技成果供给方(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方和科技人员四类。科技成果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都是围绕科技成果进行的,因此,科技成果是核心要素,也是决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的核心要件。哪些成果的转移与转化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当前税收政策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取得专利权等有知识产权权属证书的科技成果以下简称“有证成果”)的转移转化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技术秘密权、专利申请权的科技成果及其他无相关知识产权权属证书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一般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原理及税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要涉及3种税:一是流转税,即以商品生产流转额(包括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额)和非生产流转额(包括技术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其主要是增值税,也包括消费税、关税;二是所得税,即以法人和自然人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为课税对象,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是印花税,即向经济活动、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税,主要是对技术合同订立的征税,属于行为税,特定情况下还涉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财产税。一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可能涉及多种类型的纳税主体,涉及多个税种,须缴纳多项税。

2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税收优惠

2.1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表现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开发、新材料开发等研发活动,并形成可以销售的新的产品或服务,包括:①研究活动,即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获得新的科学与技术知识。②开发活动,即对科技成果进行开发,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③应用活动,如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④推广活动,即普及应用,包括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技术支持等。研发是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目前,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均提高到100%,其他企业为75%。实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2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科技进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其中国家有关规定是指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印发的多个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税收优惠的政策文件。根据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一样,须有科技人员并开展研发活动,在取得知识产权以后,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并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取得收入,如此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税收优惠

3.1科技成果转移服务税收优惠

科技成果从供给方(输出方)向需求方(输入方)转移时,往往需要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提供商务、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技术经纪人或技术经理人可以为科技成果寻找需求方,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寻找解决方案,组织高校院所与企业进行供需对接,指导、支持和促进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等。无论哪种情形,委托方可与服务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即技术中介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其属于技术服务合同),并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根据现行税收政策,技术服务所得须按基本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率为6%。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的,可以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即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率相当于2.5%;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率相当于5%。

3.2科技创业孵化服务税收优惠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双创”政策等都大力支持科技人员以创办科技创业企业的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为科技创业提供孵化服务的载体主要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孵化载体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及孵化服务等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4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的建议

4.1强化对需求侧和服务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及其活动进行税收扶持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须坚持需求导向,运用税收优惠的政策手段,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一是推动原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对生产、销售、利用原创技术产品(设备)的项目实行税收优惠;二是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人才、购置设施设备等实行税收优惠(如税前加计扣除、抵免应纳税所得额等),支持企业改善条件,促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融资,尤其是加大对早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四是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收入给予税收优惠;等等。

4.2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协调性

无论是先转化后奖励还是先奖励后转化,对科技人员而言其税负应该是一样的,或者是相当的。应对所有相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行同等的税收优惠,减小税收筹划的空间。

4.3保持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及其执行的持续性

要避免过于频繁地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也要避免一项政策持续多年保持不变。例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调整比较频繁,这表明政府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过这也加大了政策普及与落实的难度,给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带来一些困扰。

结束语

从税收优惠支持的活动看,对科技成果转移的税收优惠多于科技成果转化;从税收优惠支持的主体看,以扶持高校、科研机构等非营利性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重心放在供给端;从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工具看,以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主,辅以个人所得税优惠,且以免税为主。由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涉及面比较广,运用的政策工具比较多,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善加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导向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凯迪.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所得税税收政策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

[2]贾少登.中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法律研究[D].河南大学,2020.

[3]李天宇.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支持政策研究[D].上海海关学院,2020.

[4]刘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陈远燕,刘斯佳,宋振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激励政策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税务研究,2019,No.419(1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