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风险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风险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

陈明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为实现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安全施工,本文立足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分析变电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风险识别步骤,并针对风险提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降低施工复杂性高、技术性强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保障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安全、顺利完工。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风险;风险识别;安全管理

引言: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具有极高的便捷性,且通行效率高、地上空间占用面积小,在缓解公共交通运行压力大、交通拥堵等问题上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当前进入地铁加速建设阶段,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期间风险更多,尤其是为了支持地铁运行使供电系统的结构日益复杂,变电所施工期间安全风险更加普遍,为了加强风险管控、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探究科学、准确的风险识别方法与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1 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

地铁供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主变电所(含外部电源)、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杂散电流防护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主变电所为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城市电网高压电源并完成电压转变,需要为其配备专线电源。变电所建设中需要完成土建与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难度较高;且施工环境特殊,而车站变电所处于地下,多在潮湿、阴冷环境下安装变所内的设备,容易因潮湿等问题出现漏电问题[1]。因此,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减少威胁现场安全以及使用安全的隐患,保障施工质量。

IMG_256

图1 地铁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2 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风险识别步骤

2.1 风险判定

风险判定是指对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确定。在判定过程中应秉持着及早发现的工作原则,尽快将施工中存在的多类型因素所致风险暴露出来,以便快速判断风险源,结合以往同类型安全风险对其表现、影响进行分析,为精准识别、准确辨识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2.2 风险识别

识别变电所施工风险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定量法,即在大量实验与已有数据基础上构建数学分析模型进行风险指数计算,全方位识别风险指标,该方法具有专业性的特征。第二种为定性法,即根据经验对风险的类型、发生概率、造成的后果与损失进行判断,该方法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进行风险识别,具有随意性强的特点,容易使风险识别失去客观性。为了在不影响风险识别精准性前提下降低工作难度,可以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固有风险、动态风险采取不同的识别方法,其中固有风险可以采用定性法,但动态风险则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法。动态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法、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环境、安全、管理六个维度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构建数学模型,并计算动态风险值,确定每道工序的风险动态修正系数,继而确定动态风险发生概率与等级[2]

2.3 风险辨识

基于定性、定量法辨识出变电所施工中主要有三大类风险,由施工方法、环境、管理等因素引起。其一为吊装运输碰撞、倾覆、坠物,主要因吊装时高度过高、现场交叉作业多;其二为火灾风险,在设备安装环节动火作业较多,如金属切割、焊接等;其三为触电风险,施工期间现场临时用电量大,容易出现用电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均会引发触电风险。

3 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 制定风险防范方案

风险防范方案是预防变电所施工期间各类型安全风险发生的重要管理手段,需要根据风险识别与辨识结果制定详细的方案内容。见表1。

表1 变电所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方案

风险类型

发生场景

防范方案

碰撞、倾覆、坠物风险

吊装运输

(1)起吊100mm时应检查起吊系统受力情况,无问题后继续起吊;

(2)吊装运输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吊装运输现场需有专人指挥吊车运行;

(3)平稳支撑吊车,起吊时在吊装构件两侧绑扎控制溜绳,避免折杆问题;

(4)检查吊带、钢丝绳、卡扣等所有吊装运输工具的质量,并提前对吊车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

火灾风险

切割、焊接作业

蓄电池安装

(1)清理现场易燃物与可燃物;

(2)条件允许情况下,规划出机械切割、焊接作业专用场地;

(3)安装蓄电池前检查有无外壳破裂、电液外流现象;安装施工时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现场与周围出现明火作业,并按照消防要求配备消防设施。

触电风险

电缆与设备安装

(1)安装施工应由专业人员完成,软母线安装时电动压接机外壳应规范接电,并使用合格配电箱;施工期间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并穿戴防静电屏蔽服施工;

(2)施工现场使用20m及以上塔吊进行施工时应安装避雷针,且接地电阻≤10Ω;

(3)需要焊接连接时,焊杆接地电阻≤4Ω;高处焊接作业时预防电焊线自重下坠问题。

3.2 规范吊装运输作业

变电所施工中涉及地下施工、地表施工、高架施工三种形式,均需要进行吊装运输作业,而该环节碰撞、倾覆、坠物风险发生概率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则会直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施工期间管理人员应深入现场,做好勘察工作,针对施工现场环境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经过监理人员与安全员论证后应用于实际施工中,保证吊装规范进行。期间需要根据吊装构件或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起重半径、吊装高度、施工环境条件进行现场摆放,对承重机体着力点进行检查;吊臂先进行逆时针旋转,观察吊臂夹角度与对应承吊重量是否同需要承重量保持一致;检查吊钩垂直吊点有无偏差;专人指挥吊装机具水平移动,其间吊环与缆绳必须处于吊装物件的中心位置,就位后确定位置无偏差后缓慢下放,时刻观察设备运行,避免发生事故。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在每道工序吊装作业前进行试吊装,判断所选择机具、索具型号是否正确、安全性是否达标,并检验现场指挥系统是否灵活、稳定、可靠,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但试吊装时间不宜过长、吊装高度不宜过高,通常使吊装构件离地10cm左右,扳吊角控制在5~10°内,吊起后再对机具与索具进行检查

[3]

3.3 完善临时用电制度

在变电所施工期间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供电方式,现场布线、拉接电线均由专业电工完成,并经过安全员、技术员的审核,确认无问题后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用电作业。同时,落实培训制度,定期针对规范用电展开培训,使施工人员详细、准确了解用电制度要求。落实用电巡查制度,分层分配责任,由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巡查,及时纠正“一闸多用”“一漏多机”问题,预防安全隐患,当因巡查疏忽引发触电事故,需要视事故严重程度追责,各级管理人员均需负责。落实安全防护制度,在进行电焊、切割等特种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并提前检查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及时更换存在问题零部件;危险作业现场周围应放置警告牌、警示牌,并配备灭火装置;严禁在地下拖拽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缆。

3.4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生产是底线、红线、生命线,鉴于变电所施工安全风险危害大、安全隐患普遍的现状,应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前做好风险防范部署工作。但应对教育形式做出创新,以直观、体验式教育形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如:在施工前以讲座学习、安全体验、交流观摩、BIM+VR等形式完成安全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员直观地感受到安全风险的危害与重大影响,避免对安全施工问题掉以轻心;在动火作业、吊装作业等危险程度较高的作业正式开始前展开专项教育,必要时要求作业人员演示操作流程,加强规范与指导;以考试形式测试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安全意识水平,避免施工人员心存侥幸心理,从而提升全体人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工程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危险因子隐藏在各个施工环节,为了预防安全风险发生,应按步骤系统地识别风险、辨识风险,确定风险类型与影响,并针对性进行预防与管理,辅以教育手段,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灏.地铁供电系统变电所施工风险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6):4-6.

[2]张杨. 某变电站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21.

[3]张正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