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陈彦敏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运动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运动医学科接受治疗的9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前馈控制理论;手术优良率;并发症

前交叉韧带 (ACL) 是稳定膝关节的主要结构,损伤或断裂会导致膝关节前后向旋转不稳,进而致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彻底丧失膝关节功能[1]。临床多在确诊后实施关节镜手术重建韧带,达到治疗疾病、修复损伤、改善膝关节功能的目的[2]。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极易引发膝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等情况,因此需要为术后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科学的护理服务,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预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前馈控制(FFC)理论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采取预防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的一种管理理论[3]。本研究将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护理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运动医学科接受治疗的9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适应症。②为保证沟通的问题,适当选取文化水平。③患者同意,并对整个过程了解。④治疗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或其他骨折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组建前馈控制理论下的优质护理干预小组:成员由多年经验的4名主管护师和3名护师组成。(2)构建前馈控制理论下的优质护理方案:由循证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于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找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3)前馈控制理论下的优质护理方案的实施:经由循证得出饮食、心理、疼痛、康复训练等均是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构建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严格落实计划: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知识,手术过程以及注意项等。术前饮食护理:术前饮食指导,按照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禁食禁饮要求:麻醉前6小时禁食蛋白质类流质,4小时禁食碳水化合物,2小时禁饮清亮液体。心理辅导:分析其心理活动,对其消极情绪作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的对其干预,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手术环境干预:保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宜。疼痛护理: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全面评价患者的疼痛症状,结合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对症处理。康复训练:运动原则:循序渐进,耐受为宜,每个动作保持5~10秒,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术日当天可在支具保护下行股四头肌收缩、踝泵运动。术后1周在支具保护下行仰卧直腿抬高、俯卧直腿抬高、被动伸膝练习。患肢扶拐不负重下床活动。术后2~4周:屈膝练习:第2周、第3周、第4周屈膝分别达到60度、90度、100度。支具保护下行坐位垂腿,屈膝小于95度,抱腿大于100度。下地行走:1个月后佩戴卡盘支具下地负重行走,睡觉及功能锻炼时无须佩戴。术后5周至3个月:支具保护下静蹲练习,术后9~12周被动屈膝至正常;术后10周主动屈膝达20~30度,12周至正常,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手术优良率:在术后1月评价,评价标准如下,优:股四头肌无萎缩现象,关节疼痛症状彻底消失。良:股四头肌有轻微萎缩现象,剧烈运动后有轻微关节疼痛症状。差:股四头肌有较明显萎缩现象,关节存在轻微疼痛感。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0%;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关节腔积血、关节腔积液及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优良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优良率比较[n(%)]

组别

n

优良

观察组

40

17(42.5)

21(52.5)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2(30.00)

16(40.00)

12(30.00)

28(70.00)

2

5.117

p

0.0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关节腔积血

关节腔积液

感染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1(2.50)

5(12.50)

2

8.269

p

0.03

3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科疾病,损伤或断裂会导致膝关节前后向旋转不稳,进而致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彻底丧失膝关节功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常用治疗措施,由于较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要保证手术效果,需做好科学护理[4]。前馈控制理论就是事先通过前期探索可能影响患者康复的危险因素,提前构建患者的综合干预措施。本研究将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2.50%。

综上所述,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雅惠,黄燕惠,赵少坚.快速康复理念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6):70-72.

[2]黄彩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2):186-187.

[3]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等.探究前馈控制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0):947-950.

[4]罗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