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红色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教学

鄢卫华

重庆市万州区铁炉学校 400055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主要教学模式,红色文化,一般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普通民众在革命时期所创造出的中国先进文明,它以音乐、文学作品、历史遗迹、纪念场所等各种形式的表现,既是对革命历史的回忆,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有义务在构建美好未来的同时,也要在中国的伟大复兴中,树立起正确的传承观念。为此,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把“红色”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内容,集中在“红色音乐”与“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进行研讨与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学;红色文化;红色经典

引言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气质,开发智力,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音乐是一项技能与才艺,对于提升锻炼学生心智、阳光自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提升自身艺术素养,掌握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

1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以及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新教学方式的运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学校方面要对在岗音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介绍音乐背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音乐是非常注重情感表述的艺术,作者在歌曲中融入自身情感,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使其具有艺术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背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发展与传承,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展与传承。以《过新年》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新年音乐的律动、欣赏与演唱和教师共同表现、体验与享受音乐,感受过新年的节日氛围。此外,学唱《过新年》歌曲,通过介绍少数民族新年节日使学生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人民庆祝新年的风俗习惯。在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讲解新年的由来,比如关于“年”这个怪兽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音乐教学趣味性,还能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了解了这些文化知识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能注入情感,使歌唱有更好的表现。

3文化传承的价值传播功能

了解过去,旨在启迪和指示未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神脊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精神。中国梦,幸福梦,强国梦,这一个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红色精神的支撑和传承。红歌是红色音乐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以红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所蕴含和传递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人们通过学习红歌,能够了解歌曲所包含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等的伟大精神,这对我们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正确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红歌《江山》《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我爱我的祖国》《祖国之恋》《和谐阳光》《祖国,我的最爱》等都是在传承传统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红色文化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为老百姓谋幸福、送温暖,老百姓也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路上贡献着自己的每一份力,在为实现富国强国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4内化德育,在有声的红色经典音乐学习中升华德育主题

在传统模式下,德育以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为主,相对忽视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参与和实践,但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现阶段的德育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学校和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们多参与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当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小学生来讲,他们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从而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帮助学生们在日积月累中自觉形成良好的品德,有效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联想与自己家乡相关的红色经典歌曲,然后让学生们主动分享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不断培养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们对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5创设融合教育环境,营造融合教育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教育理论,指出要创造艺术之环境。显然,陶行知先生看到了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在红色音乐文化与小学音乐融合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在小学音乐教育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打造具有红色音乐文化特色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在红色音乐文化为主导的环境熏陶下,强化红色音乐文化认知,深化音乐教育内容感悟,从而实现音乐素养的发展。在创造融合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出发,转换小学生的角色,促使其实现由发展者向创造者的转换,充分参与到融合教育环境设置的过程中,自觉成为融合教育环境的主人,从而在自主体验融合环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成长。

结语

总之,把“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堂,既是多样化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又是现代音乐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它使小学生在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是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中培育新的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从整体上完善教学,为“红色音乐文化”的渗透提供有利的环境,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旭凤.祖国在心中,红歌润童年-小学音乐教学中红歌教学的创新实践[J].北方音乐,2020(05):176-177.

[2]张博.网络媒体环境下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