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高中历史学科围绕大概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阐述高中历史学科围绕大概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路径

高磊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沈阳  110024

摘要:受新课改等因素影响,国内统编版历史教材内容更加科学、合理,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将对高中历史学科基于大概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大概念;整体性;教学设计

引言:高中历史学科包含诸多内容,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所以,立足大概念统整视角,做好整体性教学设计,将有助于串联知识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围绕大概念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国内传统的历史教材存在专题史设计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很难将各章节内容有序联通,影响了教学及学习效果。但在教育教学改革影响下,统编版历史教材,真正的从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对人类历史演变、文明发展规律等进行了立体化的彰显,做到了立足宏阔视角展现宏伟历史画卷的目标。

    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材容纳了海量的知识,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海量内容教学、串联零碎历史知识逻辑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及核心素养等成为了高中历史工作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对此,在实践教学中,可围绕历史学科大概念组织整体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将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历史学科因教材容量大等造成的教学困境,更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历史学科大概念下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路径

1、明确知识排列主线,完成概念提取、凝练

整体性教学初始点即“大概念”,且课堂发展也要以“大概念”为核心。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时,应站在宏观视角,注视单元知识内容,通过内容提炼,确定“大概念”架构,接着在教学架构中逐一镶入不同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学习提供线索。所以,教师的整体性教学可设计“标题解读”、抓取核心、创建新颖表述三大步骤,诱导学生完成单元大概念要素提取、凝练。以下以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为例。

    第一步,解读标题:分析历史教材单元特点,常表现出章节内容之间存在并列或逻辑联系的状况,此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解读单元标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支架建设,精准实现各单元知识信息串联。比如,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单元标题的课程教学中,下辖的章节知识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分析单元标题、知识排序,本单元以“中国近代遭列强入侵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发展顺序展示了整体历史进程”。所以,“内忧外患”、“救亡图存”成为了单元标题解读的关键要素,教师需全面精准展示相关信息,让历史因果关系被学生熟知、掌握,提升学生对事实的客观认知能力,才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寻找出路、不断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一个正确判断。

第二步,抓取核心:教师提取、凝练大概念时,应结合标题提示的关键点信息明确每节重难知识点,基于此统领全局,结合重难知识点将单元大概念锁定。同时在本单元的讲述中可知“晚晴采用的腐朽社会制度定然招致外敌侵略”,所以,三节内容重点相继指出“就算鸦片战争不存在,中国还是会遭遇其它危机”、“虽然晚晴政府在外敌入侵下进行了抵抗,不过在制度限制下,并未成功”、“开拓视野,介绍社会各界从在国家颓败时尝试的不同挽救手段”。上述即分析了“中国内忧外患”的成因,也介绍了“救亡图存”的过程;教师则需基于该线索顺序,把各节核心知识确定为“正确判断鸦片战争性质”“解析救国失败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阶层并作出正确评价”,从而将教学方向定下,接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框架制定即可。[1]

第三步,创建新颖表述。该环节教师要精准凝练概括单元标题的破解、章节核心的总结,将章节思想、提示精准的交给学生。所谓“新颖”,即要跳出教学标准、原文约束,选择简洁明了的方式将单元知识逻辑呈现出来,借此完成历史“大概念”凝练。所以,教师本单元知识内容大概念标题可设计成“序幕·觉醒·大厦将倾”,基于此统御全局,进行教学计划设计。

2、做好教学发展目标定位,实现文本重构

    教师需全面整合单元知识,清晰的把课本中散落的知识线索以结构化模块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教学思想有一个充分把握。所以,教师可利用拟定的大概念“序幕·觉醒·大厦将倾”线索,重构单元知识。[2]

    一是,序幕:该阶段以介绍中国近代在列强环伺下遭受侵略的开端,分析了列强如何瓜分中国,促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将原因、经过、结果展示出来,更要以史为鉴激发学生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在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学生培养民族及责任意识。所以,教师安排课程内容期间,应以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形势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国外社会形态、发展变化进行比较,做好铺垫;之后根据时间发展,介绍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具体事件,使晚晴被列强侵占的具体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内容。

    二是,觉醒:此时“开眼看世界”是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需让社会各阶层采取的“救过”举措被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借此为学生培养“健康发展心态看新鲜事物”的观念,接着结合民族在苦难面前彰显的无畏精神,为学生树立崇高思想、培养坚强意志。所以,该环节可主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等内容,让序幕内容在本阶段得到呼应,帮助学生站在宏观视角对各文明产生的摩擦、反应有一个新的认知。

    三是,大厦将倾:该阶段意在诱导学生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便社会各界积极努力,但国家陷落的颓势仍未止住。”从而利用前后强烈的反差,营造鲜明的情感体验,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通过总结失败经验,使学生正确认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贯彻核心素养思想,进行活动开发

整体性教学设计,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与“立时代概念主题”,结合知识特征在各环节镶入相关素养,借助课堂教学,为学生培养、改善历史核心素养。[3]此时,教师应积极开发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知识及核心素养。具体活动可做如下设计:

一是,结合教材单元将重大历史事件罗列出来,根据时间规律设计“内忧外患”、“救亡图存”不同轴线,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完成历史发展主线内容填充,确定双方关系,实现时空观念培养。

二是,设计主题,要求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对本单元某历史事件发表个人见解,指出民族复兴的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及家国情怀。

4、教学结果评价设计

    历史学科大概念下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的最终环节就是“评价”,此时,应围绕“大概念主题”分析学生完成学习后应具备的的能力、个人思想素质收到的影响,从而对学生学习效果加以判断。此时,教师或可围绕“大概念”设计如下评价环节:

一是,观察学生在“内忧外患”等主线填充及逻辑关系构建上取得的效果;

二是,观察学生评价不同历史事件的内容及举例论证结果;

三是,观察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理解程度;

结合三项结果,对学生实施综合性、整体性评价,判断学生学习成效,并加以引导纠正。

结束语: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的围绕“大概念”完成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整合、利用教材,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内容,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大概念”教学的高中历史理解力培育——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例[J].李文巍;严立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02):78-81

[2]唯物史观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J].杨娟;夏玮.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02):69-71

[3]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研究[J].文丽.数据,2022(1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