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

王晓飞

身份证:15022119870203****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不断加深,对乡村用地的规划编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村的建设和乡村的规划编制始终是国家协调统一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也正成为地方政府和普通百姓重要关注点,这就使得村庄规划的相关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关注乡村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人民的满意度,就需要对大量的乡村发展和规划编著模式进行考察。不同地区不同乡村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只有根据现实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总体规划才是最成功的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编制;思考

引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传统的乡村规划需要有所转变。现阶段,村庄规划要向着实用性的方向进行,编制村庄规划,从整体上对乡村资源进行分配,发挥出乡村优势,解决当前的农村发展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编制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要全面科学管控,分步实施,注重公众参与。整合治理各种资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村庄和谐治理,优化村庄整体布局,最终实现村庄规划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1新时期村庄规划的特点

1.1由单一规划转变为多规合一

1.2随着规划部门的整合及国土空间体系的建立,村庄规划也由“单一规划”转变为“多规合一”。“多规合一”不是村庄规划与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区域整体出发,在村庄规划中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控、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各方面需求;重视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的布局,统筹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1.2更加注重实用性

村庄规划属于详细规划,在国土空间体系下不仅体现规划的传导性,规划结果符合上级规划的调控需求;更需体现“自下而上”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用性强调的不仅是现实的实事求是,即真正深刻全面认识现状农村的自然特征和发展禀赋,规划不冒进,避免“假大空”;也包含了实施阶段的可操作性,即规划管理者对规划的认知与管理符合村庄规划的要求,真正做到规划“管用、好用、实用”,最终形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

2村庄规划的内容及问题

2.1规划方式相似度高、特色不彰显

在村庄规划中多会提到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其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村庄发展重要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相似的发展旅游促进村庄发展的方式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村庄皆适应。乡村旅游不仅与本村的旅游资源禀赋相关,与本村农户的生计变化也密切相关,农户生计方式趋于多元化,旅游发展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而往往在规划中会基于自然人文基础提出发展旅游的思路,忽视发展旅游农村生计这一基础,未对农村农户的需求及发展前景做深刻的研判,导致最终规划千篇一律,村庄发展特色不明显。

2.2对村庄规划的角色和作用认识不足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三生空间及多种功能,是与城镇共生共存的重要空间。解决乡村问题需要将其置于大格局、大系统中,也要有更高的视野。村庄规划以乡村为主要规划对象,上至省市县域层面对乡村发展的宏观引导,下至行政村层面的村庄规划、自然村层面村庄建设规划,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作,更是开展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具与手段。

2.3乡村规划不够注重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

对经济和土地以及乡村安全的规划,是目前我国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这些规划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未能结合我国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实际上,农村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农民自身的生活需求。相对城市,农村发展目标相对简单,提高薪资待遇、保障子女教育、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完善的医疗设施是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给农村振兴带来巨大阻力。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以及对农村建设的重视,为缩小城乡差距做出诸多努力,但是由于政策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在开展乡村建设时出现方案偏差,没有将政策有效落实,再加之,乡村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导致乡村建设出现人力资源短缺,这都会导致村庄规划偏离实际的农村发展需求,不利于乡村振兴。

3村庄规划编制路经的思考与创新

3.1全面积极发展多元产业

根据历史实践经验可知,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通过产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可以进一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效益的增加,并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中,要综合分析乡村现有的产业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与其他村庄之间的良性错位发展,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农业朝着现代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3.2优化编制、审批程序,更好发挥村庄规划作用

村庄规划需要有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包括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至省市县域层面,下至行政村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自然村层面村庄建设规划,应更加关注村庄发展根本。要想不断地对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合理性进行增强,那么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对审批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工作期间,需要强化对审批人员的培训,在确保审批程序合法的前提下,不断地对审批的精准性进行提高。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对编制程序内容进行优化,加大约束力度,建立完善的流程体系。并且,在体系中,需要涵盖编制原则,审批主体,审批程序及编制内容等。此外,在城乡规划阶段,应该突出重点,对编制的主体以及审批主体的责任进行强化,完善编制与审批程序,深入剖析当前编制与审批阶段存在的不足,科学的调整,确保可以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3.3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使村庄发展可持续

摒弃现阶段乡村规划的总体目标更偏向于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的思路。虽然这种发展模式会为乡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乡村的经济实力,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刚性相对较强,对乡村短期发展有利,却不利于乡村的长期发展。虽然,物质生活的提升是村民的最直接的目标,但是为了实现乡村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更加韧性的发展手段。就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制定促进乡村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就必须以乡村实际需求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性规划,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乡村规划。并结合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发展,使得村庄发展可持续、可延伸。

结束语

村庄规划必须立足乡村振兴目标,打组合拳,全面丰富村庄规划内涵和外延,重新建立编制框架,服务三农,才能收到实效,村庄规划这⼀传统规划手段才能延续生命力。编制可实施的规划,实施和管理才是规划的最终目标,让村民与管理部门最终受益于规划。

参考文献

[1]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19-26+152.

[2]李裕瑞,卜长利,曹智,刘烜赫,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2):243-256.

[3]文琦,郑殿元.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