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

侯举近

532129199307101311

摘要:如今,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大城市病”,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三个严重的危机。首先就是环境危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变得极为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次是经济危机。超高速的城市建设,使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高强度的生产要素投入,造成了对矿石、煤炭等资源的粗放型开采,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最后,是社会危机。目前,我国城乡间、不同阶层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情感的弱化,城市居民安全感与归属感极度缺乏,社会不稳定性日益加剧。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作了一些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建立在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仍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其社会效益并未明显改善的问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才能使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把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性循环。

一、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要求,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建设是本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城市建设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并有效地协调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城市规划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随着中国由工业化社会向生态社会过渡,许多城市已开始把生态竞争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而城市间的生态竞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质量。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追求,而是转向精神层面。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建设,能够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生产力,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建设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

二、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偏差

目前,一些规划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其他城市生态规划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否定。认为其他城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与其自己发展不符,对其自身发展不利,因而不会主动学习借鉴。调查显示,不少城市规划者持此观点,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存在着将其他城市生态建设经验套用在自己的城市规划建设上的误区。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不仅造成了城市建设的“雷同”,而且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生态建设。总之,城市规划师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走了很多弯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生态城市规划创新不足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城市的结构与规模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从实际出发,从城市功能出发,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现象,即不敢、不愿进行创新。

(二)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1.建设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是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

(1)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城市资源与地理优势;在确定城市规划的优先级时,应与城市资源分布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城市。

(2)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需要规划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城市实力是城市发展规模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规模,要对城市的开发规划进行细化、深化,要把生态城市的规划细化到每个细节。

(3)规划师必须具备动态发展的理念,才能建立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体系。生态城市规划要适应城市发展目标的变化,建立与现实变化相适应的规划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效率,为构建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1)对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现代绿地系统应从建设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突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部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动态、全过程、立体化的管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融入先进科学的规划理念,从而全面提高城市绿地质量,尤其是生态城市建设水平。

(2)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不同城市因地域因素而形成不同的生物系统。城市生物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自然法则和食物链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者必须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并充分尊重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

3.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和人文景观的保护

城市生态规划创新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规划者必须正确对待城市文化,并将其本土文化特征适当地融入其中,以彰显生态城市的特色。此外,规划者还应加强对城市人文景观的保护,使城市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对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将生态城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结语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为了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规划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和全局意识,对城市中的各个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注重人文景观的保护和文化因素的整合,使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生态,从而使城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威.生态化城市的设计规划与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9:200-201.

[2]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

[3]孙铁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J].建设科技,2018(21):9-12.

[4]欧兵,韦兰.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