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4

胫腓骨骨折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

李昊文

通达首城司法鉴定所 100192

〔摘要〕目的:观察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胫腓骨骨折病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在手术中使用支架外固定,验组在临床上使用非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2.5%,7名优秀案例(21.8%),13名良好案例(40.6%):实验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6.8%,23名患者(71.8%)表现优异,8名患者(25.0%)表现良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的保守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其操作快速,安全,科学,价格合理,易于被病人所接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发生机械事故、高空作业事故和交通创伤事故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胫腓骨骨折在骨科疾病中较为多发和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引起骨折多由外力因素所致,且患者发生骨折后因巨大冲击影响会出现局部肿胀和严重畸形情况,甚至伴发腓总神经受损,从而严重影响其关节功能性。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引发残疾,从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不利,所以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现阶段,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比如钢板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但手术创口较大、愈合较慢、并发症较多,因此在治疗中多数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方案。本文对胫腓骨骨折的诊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将其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理论研究

1.1 胫腓骨骨折基本理论

胫骨骨干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四边形。中段以三角、方形两种主干的移行部最为纤细,骨折发生率最高。胫骨内侧面只覆盖皮层的情况更易出现开放性骨折。胫骨滋养血管孔位于近外侧缘的主干中上部。由于下段肌间无粘连,因此由于局部血供较差,下段易出现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现象[2]。此外胫骨承接膝关节与踝关节,两关节处于同一平行轴线运动,所以治疗胫骨骨折时要确保一致性。患者出现胫骨骨折后,通常表现为局部患肢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或者表现出血压降低、低热、出冷汗等全身性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缺血性坏死,所以注意在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破坏胫骨骨膜。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与胫骨相比较细长,有支持胫骨的作用,此类骨折多因外界直接暴力所致,治疗方式相对简单,给予适当复位即可愈合。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腓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局部肌肉和关节进行适当的活动,将会在骨折处产生轻微的运动,增加了局部的刺激应力,促进钙化的形成,并在骨折端会逐渐形成骨痂,对骨折的愈合可以起到骨传导和骨诱导的作用。适当的应力反应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而轻微的肌肉负重和拉扯是应力的主要来源,一言以蔽之给予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率的提高

1.2产生原因

直接暴力:以重物击打,踢伤,撞击伤,轮子碾压伤为主,多发生在小腿外侧。骨折线以横断型和短斜型为主。严重的暴力伤害或车祸伤害以粉碎性骨折居多。

间接受力:由高空坠落、旋转、剧烈扭伤、滑落等引起的骨折,以斜线或螺旋线为特征,肋骨骨折线较胫骨骨折线高,软组织损伤较小,但骨折端发生移位,骨折端穿透皮肤,形成穿刺性破坏。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择取北京京北医院2014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医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中抽样选取64例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32例患者中男女各16例年龄17~64岁平均38.2±5.3)岁病程1186h平均43.6±7.9)h实验组的32例患者中男女各16例年龄16~69岁平均39.7±5.1)岁病程1.5164h平均39.2±7.4)h。两组患者在骨折程度、骨折位置、骨折原因、疾病史、基础病以及并发症等均没有显著的区别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满足胫腓骨骨折诊断标准;认知正常;满足手术指征且手法复位骨牵引术治疗;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免疫系统缺陷者;凝血功能异常者;④临床资料缺失者

2.2研究方法

两组病人都需要在术前做好麻醉,并且尽早地做好相应的处理,比如彻底的清创,清洗和消毒。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具体如下:

①内固定治疗:患者仰躺于床后,实施局部麻醉,麻醉后将骨折断端处的软组织、凝血块清除之后,在骨折近端或远端进行切口,然后进行切开、分离等操作,暴露出病变部位,按照平顺方向,放入内固定材料,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好之后进行闭合和缝合。术后患者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和固定位置,无骨折移位且下胫腓未出现分离情况后,才能考虑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②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体位仰卧位,对侧肢体被广泛外展。以轻微外展的姿势,对受伤部位进行牵引和内旋,使骨折复位。在大多数病例中,近端和远端模块采用双针固定,对体重较大的年龄较大的患者采用多个半针固定。尽可能靠近骨折平面放置半针,尽可能靠近皮肤放置针夹和碳棒,以提高外固定的刚性。然而,保持一定的距离(1.5-2.0厘米) ,以避免因肿胀引起的软组织压迫。当骨折复位完成后,不需要进一步牵引,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注意不要改变患者的位置。骨折复位必须通过透视检查和侧位检查。此外,两个长的螺钉插入软骨下骨。然后,单侧外固定架与近端钉连接,用未涂层的不锈钢钉固定,作为引入两个远端钉的模板,并在相反的骨皮质之外植入两个螺纹深度。确定手术时间为皮肤切开时开始,最后一针固定在固定架上时结束。

术后定期换药、功能锻炼及复查,待患者出现骨痂且骨折线模糊后可将外固定器完全取出。

实验组采用临床保守治疗,具体如下:

①手法复位骨牵引治疗:患者体位仰卧位,将小腿放置在支架之上,严格消毒后,从内踝尖至跟骨连线中点之下0.5cm位置置入克氏针,施以2.5~5kg不等重量的牵引。在跟骨牵引后,重叠畸形基本已经矫正,对仍未矫正者,助手握着小腿和术者进行对抗牵引,再由术者以拇指及食指从胫骨嵴从上到下滑行,到胫骨骨折端,检查复位情况以及骨折情况,术者左右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捏着上下断端复位,复位满意后使用棉垫包裹,然后使用5块夹板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松紧适宜。

②石膏绷带固定:在采用该种固定方式之前,医生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待患者骨折部位处于最佳部位后再使用石膏进行固定。值得注意的是,石膏长度要比膝关节长20cm,且治疗期间还需密切监测骨折部位状况,若固定效果比较好,4周之后即可拆除石膏。

③中药治疗:在接受其他治疗的基础上,拟采用复原活血汤予以施治,具体配方组成如下:大黄12g,柴胡9g,天花粉、当归、桃仁各9g,红花、络石藤、甘草各6g,治疗中后期给予消肿活血方(丹参,五加皮,苏木,红花,乳香,灵仙等),上述药方与水、黄酒按2:1:10的比例,经煎药机文火取药液400ml。平均分为两份,早晚两次餐前服用。同时指导患者锻炼肢体功能,定期随访。

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其中7例(21.8%)为优,13例(40.6%)为良;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6.8%,23例为优秀,占71.8%,8例为良好,占25.0%。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显效率

对照组

32

7

13

8

4

62.5%

实验组

32

23

8

1

0

96.8%

4.讨论与分析

4.1胫腓骨骨折特点

在临床各类型骨折中,胫腓骨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位置,在全身骨折中占比达到13.7%胫腓骨骨折通常分为稳定横向骨折和短斜骨折:不稳定长斜骨折和旋转粉碎性骨折,其中一些被归类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胫骨骨折在外伤之后也是可以出现很多并发症状,最常见的就是骨折断端形成骨痂而引起疼痛这增加了骨折管理的复杂性。通常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可以减轻疼痛,早期负重,早期恢复受伤前的功能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常见的有骨不连和感染,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医疗条件对于治疗的影响,使得患者的恢复效果也难以保障处于最佳状态保守治疗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为主,此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故患者也更倾向于采用保守治疗。

胫腓骨骨折一般都是由于高比例能量和高暴利的直接伤害造成的,这种情况下,软组织的损伤不可避免,而且会十分严重。而且,小腿的解剖结构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小腿中下段到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很少,而软组织也很薄。在骨折之后,很容易产生过大的拉力,从而对当地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所以,如果不妥善地处理,就会造成软组织坏死,而且还会出现手术后切口不容易愈合的情况。在损伤之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将骨折端复位,让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样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还可以降低病人的骨折和卧床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还可以减轻病人的家庭经济负担[5]。所以在病人住院之后,病床医生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让四肢快速地消肿,尽量缩短手术前的等待时间,这在临床上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机体组织会出现缺氧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同时,细胞色素氧化酶还氧能力不足,会将无害的氧转化为有伤害性的活性氧自由基,对血管壁进行破坏,其上的化学粘结剂也会受到损伤,使血管间隙变大,通透性增强,血管膨胀引发破裂,导致血液外渗形成血肿。人体受到创伤后,会反射性形成自身保护性反应,调节各大系统,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刺激神经散发疼痛信号,导致肌肉痉挛,静脉及淋巴管回流受阻,水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等物质渗入组织间隙,出现水肿。结论:在胫腓骨折中,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为组织血肿、水肿[6]。现在,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的肿痛的时候,除了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切开复位手术之外,通常在住院后,会对患者进行跟骨骨牵引、制动、指导患者足趾功能运动,同时还会对患肢进行抬高、冰袋冷敷,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静脉滴注甘露醇或七叶皂苷钠等,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给予肌肉注射止疼针,或者是服用消炎镇痛类的药物,再严重的话,可以服用精神类的药物来缓解疼痛。但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毒副作用更大。

甘露醇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脱水消肿的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危害很大的并发症,如:影响电解质平衡、刺激胃肠道、加重心肾负担、导致低钠高钾血症、心衰、肾功能衰竭等。采用中药疗法,能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中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伤、骨伤等疾病有很长的历史,其经典方剂多不胜数。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起来,将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进行充分的挖掘,一定能够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4.2治疗胫腓骨骨折总结

精细的治疗方案,微创的接骨技术,良好的复位,可靠的生物固定,以及早期的功能训练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胫腓骨开放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创面感染、组织坏死和骨折不愈合,造成严重的致残率。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操作困难,固定不牢固,手术创伤大,容易并发术后感染;然而,目前临床上仅采用简单的夹板、外固定等方法,由于其不受牵引力、重力等因素的作用,在早期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且容易造成骨折发生错位,从而造成畸形愈合。在手术中,如何既能有效地固定骨折,又能方便地对创面进行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显效率96.8%,高于对照组62.5%,(P<0.05)证明保守治疗能更好地固定骨折处骨头,避免发生移位,进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研究中作者根据“彻底清创,尽早闭合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外固定”的原则,应用早期跟骨牵引,手法整复,长夹板外固定,并结合中医传统疗法,不但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改善了成骨性,还能显著减少感染率、不愈合率及残疾率[7]。获得治疗经验大致如下:

(1)完全的清创。术中要明确“创伤区”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清除污垢和灭活组织应做到彻底,尽量保存存活组织。因为“间生态”组织的存在,坏死组织和健康组织的边界模糊,因此,在进行清创的时候,必须尽可能地仔细,尽可能地保持完好,特别是小腿中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因为它的解剖学特征,血液供应不好,很容易因为创伤等原因造成软组织坏死和缺损,从而导致骨骼、肌腱和关节等部位暴露,时间长了,为了防止组织坏死和液化,必须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注意,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做几次清创。

(2)防止骨筋膜间综合征的发生。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迅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骨折的初期,要注意肢体肿胀的程度,末端的血运和皮肤的感觉。

(3)对患者进行拉力复位和夹板的固定。早期的跟骨牵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适时地调节牵引的重量,如果牵引太小,就会发生脱位无法矫正,反之出现过牵造成延迟愈合的情况,所以需要在4个星期左右,之后再进行带夹板的锻炼,直到骨折牢固的愈合。为防止扭转变形,在牵引时,穿刺时,穿刺部位在踝部与跟骨连线的中点,其外侧应高于内侧1 cm,倾斜角度为15度左右。在使用夹板时,为了防止胫骨向前倾斜,需要在后方使用过踝的夹板,并将压力垫放置在骨折的内侧。用小夹板固定器治疗腓骨骨折,其固定范围比较小,不会制约到踝关节活动,便于患者的早期活动,有利于其骨折端愈合,且固定期间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小夹板位置[8]。

(4)中西药联合用药。开放性骨折通常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抗生素,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防止感染,减少时间。胫腓骨骨折在中医理论中的病机为“气滞血瘀”,中医的治疗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外用生肌象皮膏,化腐生肌,化脓生肉;服用复原活血方,有活血化瘀、消肿、疼痛的功效;外用清热解毒,续骨续筋,以补血为主。

(5)进行早期的功能性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为了恢复原有功能状态,则还需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即通过主动或被动锻炼等恢复下肢功能,否则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在功能训练方面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3天内以获得脚趾部位为主;术后1周后可进行伸展、屈伸等训练以恢复肌肉和膝关节正常功能状态;术后2-4周指导患者自主展开下肢功能训练,包括伸展、弯曲活动,防止产生静脉血栓;术后4-8周可适当下床活动,若恢复速度较快则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进行负重训练。

参考文献:

[1]程政. 外用黄药消肿方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前肢体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2.DOI:10.27253/d.cnki.gnjzu.2022.000368.

[2]顾纯.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影响愈合的因素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孟飞,黄亚生.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1):2645-2647.

[4]孙河北.内外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效果的临床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147-148.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8.19.147.

[5]康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7):193+195.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7.17.193.

[6]刘庆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支架治疗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3):96-97.

[7]黄道宁.胫腓骨骨折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54-555.DOI:10.15912/j.cnki.gocm.2013.23.449.

[8]汪洪斌.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