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陈杰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101300

[摘  要]  目的 分析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2022我院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实施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血肿体积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14后,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结论    甘露醇+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血肿。

[关键词]  甘油果糖;甘露醇;脑出血;效果

前言

对于脑出血,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白蛋白等。其中,甘露醇的主要功效在于脱水、降颅压,但使用剂量过大,会加重肾脏损伤,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较为严重[1]。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2022我院6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45-75岁,均值(60.385±2.51)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组间样本量,可比性良好(P>0.05),全部受试者及其家属均获研究知情权。

入选标准:明确脑出血临床诊断。

脱落标准:合并其他靶器官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将吸氧、抗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等综合治疗措施与脑保护治疗措施施于两组患者。

对照组:甘露醇治疗。20%甘露醇注射液(规格:250ml:50g,准字:H20043784)200-250ml静脉滴注,2次/d,期间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连治14d。

观察组: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甘油果糖注射液(规格:250ml,准字:H20066414)250ml+20%甘露醇1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7d后结合患者的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连治14d。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90-100%,病残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46-89%,病残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18-45%;无效:上述均未达到;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3)血肿体积:以透露CT观察组间血肿体积。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7.0,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正态分布变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

表1治疗有效率[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30)

13(43.33)

9(30.00)

6(20.00)

2(6.67)

28(93.33)

对照组(n=30)

8(26.67)

8(26.67)

5(16.67)

9(30.00)

21(70.00)

χ2

5.455

P值

0.020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见表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

表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观察组(n=30)

44.26±6.28

22.14±3.22

17.167

0.000

对照组(n=30)

44.66±6.25

29.55±4.13

11.048

0.003

t值

0.247

7.750

-

-

P值

0.806

0.000

-

-

2.3 血肿体积

见表3,血肿体积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14后,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确(P<0.05)。

表3 血肿体积[±s,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

观察组(n=30)

17.72±6.14

10.24±4.55

4.59±1.88

对照组(n=30)

17.70±5.89

13.19±5.53

8.62±2.03

t值

0.013

2.256

7.978

P值

0.990

0.028

0.000

3讨论

脑出血的临床发病概率较高,属于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常见于老年人群,可引发脑水肿,增高颅内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脑出血干预的及时性非常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脑水肿的发病率,对病情控制、减少病亡事件意义重大[2]。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剂,借助对渗透压的改变、脱水利尿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3]。文中,将甘露醇+甘油果糖施于观察组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血肿体积更小(P<0.05)。据研究,较甘露醇,甘油果糖的药效发挥时间长于甘露醇,且半衰期更长,利尿作用较轻,且对机体的肾脏损伤更小。同时,持续使用甘油果糖不会在体内积蓄,对活动性出血效果良好,此外,甘油果糖还可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

[4]。联合应用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更好,且能够迅速缩小血肿,减轻水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甘露醇+甘油果糖对脑出血有理想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减少血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脑水肿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8):1139-1141.

[2]朱艳丽.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746-3747.

[3]石红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07):1136-1137.

[4]杨君丽.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甘露醇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4):221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