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

申营胜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护理学院   453003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大量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助产护理作为对实践教学依赖性较高的专业之一,其同样需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改革。在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既可以提升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又可以促进本专业课程的改革。本文将依据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并就多方面的要素提出一定的建议。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让更多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有所启发,以此推动助产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应用

我国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含了教师讲学、视频学习、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操作练习等多方面的内容,其能够保障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增强自身的专业认知,并提升其实践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的助产专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特有的抽象性以及复杂性为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更多全新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就需要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做到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全方位增强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性

1.创设高价值的学习环境

在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高价值的学习环境。没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当中,学生只能依照传统的实践学习活动流程来学习知识。即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再开展实践操作。这一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但是助产专业理论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极易导致学生在教师讲解的环节中无法快速理解知识,也不能够体会实际的工作环境。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后,高校助产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在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模拟,进而快速掌握专业知识,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学习能力。

2.促进临床实践的开展

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也可以促进本专业临床实践的开展。助产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大量的临床经验,其充分证明了“实践出真知”这一学习理念。然而,绝大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通过校内学习来积累临床经验。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校方以及助产专业的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技术后,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就能够在实践教学时充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学生也能够通过虚拟模拟以及技能训练来感知自身的学习成果。完成学习后,学生还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由此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3.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促进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传统的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许多学生会担心自己由于操作失误而出现错误,导致其缺乏学习自信心。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后,高校助产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设备中专门的针对性模拟训练来发现以及纠正自身的错误,并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熟能生巧,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之间的区别,从根本上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二、当前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未能对助产专业形成正确认知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学生未能对本专业的内涵价值形成正确认知,这直接阻碍了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往往处于较低到一般的区间内,对助产专业的就业方向、职业未来发展并不明晰,仅仅只是知道较为表面的内容。有的学生认为,相较于牙科医学、心理医学等相关专业,助产专业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也不看好助产专业相关职业发展前景。尽管这一专业的需求量大,但是薪资并不能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由于长期存在认知层面上的误区,这部分学生就很难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提起兴趣。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该类学生也只是完成规定的步骤流程,并不会认真学习知识,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助产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能满足新时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也会使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不如预期。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虚拟现实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并不能熟练使用这一技术,这就导致这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无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有一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完全不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致使学生不能够深入探索难度较高的助产专业知识。长此以往,该类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就会出现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3.学生的协同能力较弱

通过走访部分高校并观摩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发现一定数量高校的学生存在协同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也会使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指导,但是小组内的整体学习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部分学生存在过分顾及他人感受的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其他组员交流。进入教师指导阶段后,助产专业的教师多会在指导过程中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是打断学生的操作,没有做到旁敲侧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致使学生的协同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地训练。

4.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再从实践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部分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反而降低了本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效率。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师在理论教学部分时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过于陈旧、过分追求学生的科研能力、没有为学生呈现更为真实的临床助产案例等,使学生无法在原本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训练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校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医教协同对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推动性作用,这就使其不能够做到邀请医院的专业医师进入校园或是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观摩。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助产专业的学生只能接受来自本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并不能与医院产科的一线人员开展交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危急重症处理

危急重症处理作为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构成模块之一,其有着极高的开展难度。这是因为危急重症涉及到了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内容,这很难完全呈现在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所以,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危急重症处理的现场。在这一技术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感知危急重症处理的各类环节,也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直观感知不同类型危急重症的表现。当学生不熟悉危急重症处理的流程以及具体的操作环节时,其同样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多次模拟,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完成危急重症处理工作。

2.产前检查

高校助产专业教学也涉及到了产前检查相关的实践学习活动,其通常会分为骨盆外测量以及产前腹部检查两个模块。在开展产前检查的实践学习活动时,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在理论讲解环节中就需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教授知识,以专门的虚拟现实训练模型来解说骨盆外测量以及产前腹部检查所涉及到的身体部位。接着,教师应利用训练模型演示相关操作,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针对不同部位的产前检查方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复习先前所学习的女性骨盆知识。当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练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能够在动态的临床情境中完成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学习任务。

3.复杂分娩

复杂分娩是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极易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复杂分娩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通常会采取先讲解课本理论知识的方式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并不能快速理解涉及复杂分娩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后,学生就可以将学习重点从原先的侧重课本转变为侧重实践,以虚拟现实技术学习复杂分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特点,从而实现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训练。

4.产房常用技术

产房常用技术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包含了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以及臀位助产术四项模块,其同样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这一技术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角色轮流扮演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场景内产生更高的代入感。通过该类教学举措,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病人的健康需求,从侧面上发挥其学习潜能以及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当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也应以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尽可能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

四、思考与建议

1.提升助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应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确保自身能够以优秀的专业素养投入到本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以及改革当中。在个人方面,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观看专门的示范课教学视频,也可以利用校内既有的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来训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期刊,使自身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示范。在教师群体方面,高校的校方则需要组织并开展以虚拟现实技术使用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培训活动,让助产专业的全体教师均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实践学习时间内大量学习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就可以增强与学生群体的沟通交流,通过高频次的师生谈话来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根据谈话活动的结果来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让全班学生均能够为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提出意见或是建议。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在实践教学中不应加入大量的科研活动,教师就需要立足于这一需求复盘教学内容,再根据学生群体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来确定今后实践教学活动的授课方向,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具全面性的评价。开展相关工作时,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单纯结果性评价更换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可以参考瑞典助产教育中的“高阶思维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及个人价值。全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应涉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活动中期表现、知识掌握程度、复杂情况应对、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多个模块,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多个模块为学生赋予个性化评价。另外,教师也应注意评价角度的范围,可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评以及组员互评的角度,使评价机制更为全面。

4.以医教协同促进教学改革

高校的校方需要以医教协同的模式来推动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实地学习来增强职业认同。一方面,校方以及医院方应深化合作,可以将现代产科服务体系相关的模块以及理念引进至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校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先行接触并了解现代产科服务体系,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整体化的服务理念,进而为之后的实地观摩以及实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医院方应构建针对助产专业学生的实训内容,确保助产专业的学生可以明确助产士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规章制度,使高校校方以及医院方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长效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是有利于提高该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的。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只有熟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才能够使本专业的学生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助产专业的内涵价值形成正确认知,进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同时,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自身能够以更高的教学能力开展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为我国的护理行业输送更多优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萍,刘宁.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效果的系统评价[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05):555-561.

[2]李芷涵,熊振芳,张柳依,姜昊,丁琳琳,张小娜.虚拟现实技术在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36):5146-5149.

[3]杨健,饶凤英.浅析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效果[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39.

[4]叶芬,胡亮亮,严松.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6-27.

[5]王伟,饶凤英.医教协同推进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2):201-202.

[6]何珊.基于互联网+助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51-53.
课题相关信息:2022年度新乡市社科联课题:368.基于CIPP模式的助产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指标构建;主持人:申营胜;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