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2

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冯丽

绵阳口腔医院  儿童口腔科 四川绵阳   621000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虫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一旦发生龋齿,是不会自愈的,严重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它的发病与人类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息息相关。龋齿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是人类重要防治疾病之一。它的发病与人类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息息相关。儿童乳牙龋齿往往不受重视,在大部分家长的认知里,乳牙是会被替换掉的。乳牙龋坏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起其他严重反应,比如牙髓炎、根尖周炎、间隙感染、替牙障碍、错牙合畸形等等。

1.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龋病的发生历程较长,需要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不注重口腔卫生环境,口腔中的环境不好,口腔唾液质量不够好,则会引发龋齿[1]。细菌是龋齿形成的条件之一,细菌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酸的同时还可以合成多糖,诱发龋齿发生,产生的酸与牙釉质作用发生反应,酸性物质会对牙齿产生腐蚀作用,促使釉质表面脱钙,使牙釉质表面软化,牙齿的无机质被破坏,进而出现牙洞[2]。从饮食方面来说,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清洁口腔不到位,一些食物会留在口腔内,与口腔内的唾液发生反应,导致蛀牙。如果吃比较多的甜食,就是类似蔗糖这类糖类含量特别高的食物,有一小部分糖会卡在牙齿隐秘部位,看不着也摸不着,细菌可以利用卡在牙缝里的糖代谢产生一种叫有机酸的东西,侵蚀牙齿,破坏牙齿组织,引发牙科疾病[3]

2.龋齿的危害

得了龋齿后不利于患者进食,牙齿受到损伤会导致牙齿失去咀嚼能力,患者吃东西的时候咀嚼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肠胃负担[4]。如果破坏比较深,在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时,就会引起疼痛。老人如果患有龋齿,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受到影响。老人本来牙齿状况就不好,年纪大了牙齿已经严重脱落,只能靠剩下不多的牙齿来咀嚼,如果剩下的牙齿再患龋齿,老人的咀嚼功能就会大打折扣,不仅给自己的肠胃增加负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大。龋病严重时,不仅会造成牙痛,甚至牙根发炎,还会有肿胀的现象[5]。如果儿童患有龋齿,不能咀嚼,会影响到儿童牙齿的正常替换,儿童咀嚼功能减退,也会儿童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影响发音和牙齿美观,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家长要在日常中重视起来,不要等到龋齿发生,孩子因为牙齿疼痛在治疗时哭闹吵闹,让医生护士在对其治疗时难度加大,治疗时间和费用也会随之增加。现在年轻人很多不注意口腔卫生,对牙齿健康重视程度也不足,建议一定要定期到口腔科检查治疗,成人定期复查6个月每次,儿童复查3-6个月每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

  1. 如何预防龋齿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能起到预防作用,保持口腔清洁是最重要的方法。刷牙时间3-5分钟,刷完牙要用牙线或者冲牙器,保持一天2次的刷牙的频率,做到饭后漱口,特别是在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把牙清理干净,可以有效防止蛀牙,保持牙齿健康[7]。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定期查看一下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其是否有龋齿,大概每隔半年或者1年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或者正规口腔门诊做一次全面检查,如果早期发现龋齿,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此外,与成年人先比较,儿童乳牙龋齿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家长需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牙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千万不能疏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孕前口腔检查,如果孕中出现口腔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感染时甚至可以影响胎儿健康,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选择牙膏的时候,尽量选择含氟的牙膏,含氟牙膏可以提升牙齿抗酸性,能使牙齿变得坚固,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抑制细菌。另外在食物方面,要多一些纤维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钙类、磷类食物,减少糖分的摄入,要注意饮食搭配的合理性。

小结

总而言之,龋齿的形成与口腔环境、细菌、宿主、时间等有关系,龋齿不是在短时内就会形成,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以下好习惯,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含纤维比较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白菜、油菜、小麦、玉米,而且还有黄豆、燕麦这类食物,少吃如糖果、糕点、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等这类食品。还有就是三餐间少吃甜食,比如面包、巧克力、冰淇淋这类甜食吃多了容易增加龋病的发病率。饭后清水漱口,尽量选择含氟牙膏,早晚刷牙,刷牙时间不得少于3—5分钟,每3-6月更换一次牙刷。成人常用巴氏刷牙法,儿童常用圆弧刷牙法,不要横刷。每3-6月到专业口腔医疗机构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杨慧娟,王其召,等. 基础化学教学中从化学视角解释医学知识——以"龋齿的形成与防护"为例[J]. 化学教育,2022,43(22):94-99.

[2]杨盼盼. 儿童替牙期龋齿发生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唾液口腔pH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3,31(3):55-57.

[3]刘亚轩,宋鹏. 3~10岁龋齿患儿治疗后再次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简易评分工具对再次发病预测价值[J]. 临床误诊误治,2023,36(2):103-107.

[4]彭源,孙琦,李路平. 基于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构架预测低龄儿童龋齿回归模型[J]. 广东医学,2022,43(1):65-69.

[5]黄琼. 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J]. 医学信息,2022,35(15):59-62.

[6]吴礼权. 定期口腔保健知识随访宣教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5):61-63.

[7]彭亮,张启海,吴永盛. 探讨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预防儿童龋齿的作用[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6):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