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李艳霞,刘祝祝(通讯作者),颉碧莲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护理效果方法:遴选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n=70)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1~20221月,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即在患者穿刺点上贴敷3M贴膜,仔细核对有关信息,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含静脉炎发生因素评估、强化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顺序等结果:①静脉炎发生状况: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57%10/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37P=0.011);②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操作(23.23±1.45)分、沟通技巧(23.02±1.17)分、服务态度(23.36±1.25)分等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19.85±1.12)分、(19.26±1.23)分、(18.98±2.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91413.10410.908P0.001);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6.27±1.13d,较对照组(4.08±1.1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036P0.001结论静脉留置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干预满意度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的运用可降低穿刺频率,防止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损伤,并能实现多种药物同步输注,有益于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依从性[1]。然在实际输液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因素常常在留置静脉针后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一旦形成静脉炎,患者穿刺位可表现出红肿、硬结,甚至是强烈的疼痛感,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静脉炎的发生,伴随疾病进展可危及生命安全[2]。可见,针对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需予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预防静脉炎发生。本研究对20211~20221月收治患者展开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n=70)研究,病例收集时间20211~20221月,按照入院单双号分组。对照组:男/=21/14,年龄22~7046.03±2.18)岁;观察组:男/=20/15,年龄23~7046.10±2.15)岁,两组基线信息比较(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一次穿刺成功者;(2)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凝血机制异常;(2)认知功能异常;(3)既往存在皮肤病史;(4)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即在患者穿刺点上贴敷3M贴膜,仔细核对有关信息,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①评估静脉炎发生因素:对患者体质、血管直径、有无抗生素运用史等展开评估。②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开展静脉留置针操作训练,树立无菌操作与安全风险意识,培训结束后予以考核,考核合格者参与护理活动[3]。③针对性护理: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开展针对性护理,高危患者需于病床醒目处放置病情标识卡,并用高精密度输液控制器,一般选用小针头。严格落实交接班工作。④控制输液顺序:合理控制输液顺序,先进行抗生素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且易诱发静脉炎)的滴注,而后在滴注普通药物。同时把控药物滴注速度,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在输液过程中增强巡视频率,监测血压、心率等体征。输液完成后轻柔、缓慢将针头拔出,以最大程度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另外,可采取马铃薯或是喜辽妥进行针孔位置的外敷。⑤健康宣教:对患者开展静脉炎知识健康宣教,讲述相关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需抬高留置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心。

1.3观察指标

①静脉炎发生状况:依据INS中标准判定静脉炎,包含I度(局部疼痛/水肿或是静脉无条索状变化,未有结节表现)、II度(局部疼痛/水肿或是静脉存在条索状变化,但未有结节表现)、III度(局部疼痛/水肿或是静脉存在条索状变化,有结节表现)。

②满意度。参考自制量表评价满意度,主要有护理操作、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各项2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③静脉针留置保留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SPSS25.0软件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IMG_256表示,以t验证定性资料用率表示,以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脉炎发生状况

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1静脉炎发生状况n%

组别

I度

II度

III度

总发生率

观察组(n=35)

1(2.86)

1(2.86)

0(0)

2(5.71)

对照组(n=35)

2(5.71)

7(20.00)

1(2.86)

10(28.57)

2

--

--

--

6.437

P

--

--

--

0.011

2.2满意度

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满意度(IMG_256,分)

组别

护理操作

沟通技巧

服务态度

健康宣教

观察组(n=35)

23.23±1.45

23.02±1.17

23.36±1.25

22.98±1.33

对照组(n=35)

19.85±1.12

19.26±1.23

18.98±2.02

18.64±1.18

t

10.914

13.104

10.908

14.441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6.27±1.13d,较对照组(4.08±1.15d长,P0.05t=8.036P0.001)。

3讨论

静脉炎为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静脉炎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静脉留置针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通过设置病情标识卡,强化医护人员自身对静脉炎的重视,基于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降低对血管的不良刺激,减少静脉炎。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炎护理相关知识,增强其穿刺风险意识,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采取科学的封管方式、控制静滴速度及药物输注顺序等,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5]

综上,对静脉留置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防范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黄秋红,卢佩兰,刘文婷.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预防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0):82-83.

[2]冯静.护理干预措施对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313-314.

[3]韩玲.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2):200.

[4]朴春善.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9,(17):139-140.

[5]邓亚妮,许义芳,周莉萍,等.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