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视野创设情境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五年级Buying new clothes (P3)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4

拓宽视野创设情境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五年级Buying new clothes (P3)教学案例

俞舒逸

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 200443

【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上海牛津英语教材5AM3U2的第三课时Buying different clothes,围绕Mrs. Liu和Miss Yu 帮Mr. Chen在商店挑选衣服进行教学。教材主要板块为Look and say:Kitty想要买衣服;Say and act:Kitty在店内试穿购买衣服;Read a story:皇帝的新衣;Listen and enjoy:“波点派对”歌曲。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后能够掌握描述衣服细节的相关词汇如button,zip,pocket,能用核心句型Which … do you like, the … one or the … one? I like the … one. 对话。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给他人或自己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并能描述所选择的服装和理由。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Buying new clothes”(买新衣服),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购物与衣服都有一定接触和学习。所以在购物的话题上,学生有一定旧知积累,知道购物时的一些基本对话用语,如:与营业员对话时能够用May/Can I … ?来表达需求,并能用How much is it/are they? 来询问商品价格。在衣服方面,学生们已经积累了部分描述衣物的词汇,如:dress,T-shirt,skirt,blouse,sweater等。同时也掌握了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如 Which …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the…? 等,这些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整合和丰富,在原有的语言难度基础上做合理的拓宽,带着学生走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更为丰富的语言内容和德育渗透;并按照“已知”、“应知”和“预知”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情做了以下梳理:

年级学期

学习内容与教学要求

已知

1B M3U3

Clothes

T-shirt, dress, shorts, blouse

I need…

根据情境,能用核心表达自己需要的衣服。

2B M3U3

My clothes

Trousers, sweater, shirt, coat

I have….

根据情境,能用核心词汇介绍自己的衣服。

3B M2U3

Clothes

hat, scarf, jacket, a pair of glove, a pair of socks,

a pair of shoes

根据情境,能用核心词汇提问并回答。

4A M3U3

In the shop

How much is it/ are they?

It’s/ They’re …

根据情境,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并回答。

应知

5A M3U2

Buying new clothes

zip, button, pocket

Why not try on both?

Which… do you like, the…one or the…one?

I like the… one.

能根据情境,背记、理解和运用核心词汇,并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并回答。

预知

5B M4U1

Museum

- Which do you want to ….?

- I want to ….

能根据情境,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并回答。

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德育要求很高,我们作为教师,要注意到英语语言自身的文化属性,同时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祌,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渗透德育,我校在《学科德育视角下的小学英语SEE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研究》中提出SEE课程群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外界的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驱动力,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认识自我,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英语教材中具有道德教育因素的德育素材,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名三年教龄的教师已经能逐步做到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总是无法充分激活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拓宽自己的视野,把教授的内容迁移和运用到学生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带学生看一看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世界,更全面地渗透德育。针对“选择购买服装”这一话题,我尝试融入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穿着礼仪。如:参加婚礼当伴郎的正式场合,需要穿正装。正装礼仪以及相关的服饰搭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关注学生的兴趣,同时渗透德育,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本案例为小学英语(牛津上海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模块第二单元Buying new clothes的第三课时Buying different clothes。以学生为本,基于教材适当拓展,归纳出本单元的德育渗透点为“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下的不同服装穿着搭配需求,购买合适的衣物,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学会形象管理”。

第一课和第二课时的话题都是: kitty为Alice的生日派对挑选服装。在“网购”和“商店购物”的语境中,描述自己喜欢的服装及原因。第三课时在巩固前两课时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学会形象管理”,成了我重要思考方向。如此,能更充分渗透德育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基于生活却比较“独特”的场景:教师自己替学校另一名教师选择婚礼伴郎的服装。首先 “参加婚礼,当伴郎”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切入点,带着学生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可以有比较独特的体验。其次,婚礼的场合可以引入“正装”的理念,基于生活,而又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伴随着不同服装礼仪文化的渗透,全面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本案例将从 “融不同文化于情境”、“配合直观教具于情境”、“设计活动于情境”三点进行阐述如何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教学设计】

1.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能朗读、书写、辨认国际音标/ɔ:/, /ɒ/能运用核心词汇try on, put on, need, pocket, zip, button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及理由,并正确书写。能正确使用like描述自己喜爱的衣服及原因以及喜爱的购物方式。能正确运用核心句型-Which ...do you like, the ... one or the one? - I like the... one, because...进行会话。能正确运用特殊疑问句Why not try on both?为别人挑选服装提建议。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能描述所选择的服装和理由并正确书写。

2文化情感目标

能够选用合适的购物方式,合理消费;在商店购物时,能够有礼貌地对待售货员;建立不同场合需要穿着合适衣服的概念;关爱他人,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并为其选择合适的衣服。

3学习策略目标

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2.本课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核心句型-Which ...do you like, the ... one(s) or the one(s)?- I like the... one(s), because...并掌握one和ones的区别。

3.本课教学难点

在为他人选择合适衣服的语境中,能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并能描述所选择的服装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融合不同文化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服装文化礼仪

1过程描述

复习巩固第二课时“kitty参加生日派对需要衣服”的话题后,借助视频,引出不同地方的派对或场合(如:Pajama Party,Lumber Jack Party, ABC Party, TV Character, Races, Wedding, Picnic Party等)需要不同的衣服类型,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让学生大开眼界。

接着,引入第三课时故事语境:主人公为学生们真实生活中的三位老师:Mrs. Liu, Mr. Chen,Miss Yu(教师自己)。Mr. Chen当伴郎需要正装,缺少一件衬衫。Mrs. Liu,Miss Yu正好打算周末外出购物,决定帮Mr. Chen买一件衬衫。

教师提问“Who are they? ”( 借助图片)

学生:Mrs. Liu, Mr. Chen,Miss Yu

(从而引入故事的主人公——学生们的三位老。)

随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Why Mrs. Liu and Miss Yu want to buy Mr. Chen a shirt?”

学生:“He needs to be a groomsman.”

教师借助Mr. Chen分别身穿正装和休闲装两张图片,

学生: “casual clothes”和“formal clothes”。

随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做伴郎适合的衣服类型,同学们认为做伴郎适合穿正装,不适合穿休闲装或其他服装。 了解了服装穿着的礼仪之后,教师进一步引申: “正装”该如何选择以及搭配。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分别为:kitty为参加生日派网上购物和商店购物。而本课时从哪个角度去切入?我想把这一话题在合理范围内拓展得更宽,使得学生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运用所学语言,于是构思了“不同场合下能挑选出合适的不同衣服”这一话题。在导入环节,借助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服装文化和社交礼仪,拓宽视野。

关于社交礼仪方面:首先我取材学生身边的人物,创设了“老师要当伴郎”这个情景。该情景下会涉及到“正装”礼仪:服装饰品搭配和形象管理,不同于平时的穿着,来源于生活而又比较特别。是平时学生生活中比较少接触的,也是同学们需要了解的,以此打开视野,激发兴趣,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渗透德育。

关于服装文化方面:我收集了各种不同国家不同的派对或场合,通过视频,让学生们了解了不同派对以及场合,同时更了解了不同的穿衣文化。让学生大开眼界。

配合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对服装配饰的认知,学会形象管理

1)过程描述

选择配饰领带的环节时,教师从黑板后拿出不同领带。

教师shop assistant:“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学生:“I like the ______ one best.”

当学生说完后,教师让学生当场试戴一下他们最喜爱的领带,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佩戴领带后

教师提问:“Why?”

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领带的喜好说出自己的理由。

(喜欢的原因可能:深色、浅色、不同的颜色,或波点、条纹、格子等不同的图案,以及不同的服饰搭配。)

除此之外,教师也和学生谈论领带不同的“功能”。如:“It also has a zip. It’s easy to put on and take off.”

教师运用教具:有拉链和无拉链领带做了对比。

教师还演示无拉链领带的戴法,并让学生也动手体验。。

2)设计意图

众所周知,购买衣服这一话题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利用直观的服装道具模拟真实情景,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领带这一配饰学生知道,但并不常接触,配合“patterned”花色这一理念,让同学们见识到各式各样花色的领带,增加了体验感,拓宽了学生对服饰的认知。不仅如此,领带的功能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受到了“拉链式”的便捷,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系领带。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学会后可以回家帮长辈系领带,让学生学会自我形象管理的同时,乐于帮助他人,帮助家人,于无形之间更为全面得渗透了德育。

三.设计活动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购物思维,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1)过程描述

最后的输出环节:让学生们替Tom , Alice或Danny选择购买野餐派对、睡衣派对和演讲的衣服并说一说理由。(如图)

教师模拟了生活中的购物环境,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shop assistant:“Can I help you?”

学生:“I need…”

教师shop assistant:“Which …do you like,the … one(s) or the … one(s)?”

(并给到一些服装搭配建议)

学生:“I like the _______one(s). It’s/ They’re ….”

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到服装打折的信息。学生尝试算一算打折后的价格,挑选最划算的购买方式。学生还可以询问:“How much is it/ are they?”或购买方式,一系列的生活化购买衣服用语,贴近真实生活中的购买衣服过程。

学生还可以亲自替Tom , Alice,或Danny试穿他所选择的服装。

最后,学生打电话给Danny, 向Danny说明为他挑选的衣服以及理由,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设计意图

最后的输出环节,我运用了活动来创设情境:“模拟生活中的购物环境”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运用角色扮演创设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为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利用英语词汇提供良好的平台。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动态地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拓宽思维。

模拟情景角色扮演又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在试穿衣服说选择和喜欢的理由时,进行师生互动,互动内容涉及衣服搭配、形象管理、外试穿衣的良好习惯、购物沟通的礼貌用语、电话用语、价格询问等,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教学反思】

5AM3U2的单元话题是Buying new clothes,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研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的情景合理并十分吸引学生。虽然第三课时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较难的生词,但因为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些内容都在各项活动中顺利推进。本节课中,学生基本能做到运用目标语言和已学语言,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并能描述所选择的服装和理由。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如下:

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循环重复使用教具,加强学生对服装搭配的认知。

这节课教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第一环节:衬衫。到第二环节:领带,都有实物教具的支持。

拿在衣服和配饰搭配的时候何尝不利用之前的道具叠加操作?比如:进入衬衫和领带的搭配环节时,教师充当shop assistant提问:“Which tie is suitable for the suit and the shirt?” 可以重复使用之前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的教具,把第二环节教具——架子上不同的领带放到第一环节教具——人体模特的白衬衣前一个个比对,进行颜色搭配和款式搭配。每放一条领带,教师提问:“Is the tie suitable for the shirt?”学生回答:“Yes, the tie is suitable for the shirt.”或 “No, the ti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shirt.”这样道具的叠加操作,学生有了更直观的体验。相信有审美艺术跨学科的渗透,学生也应该会针对“如何服装搭配”积极动脑。如此,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德育。

同时,情境教学中,自己的教学评价也比较局限。一节课下来,“good job, excellent ”等评价居多。以后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在教学中拓宽评价方式,渗透德育。比如:领带功能教学的环节:学生尝试系领带后,可以尝试给到以下建议:“Good job! Can you try to do this for your father at home?” 让学生学会自我形象管理的同时,学会乐于助人,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