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摄影基础课程视觉素养的养成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摄影基础课程视觉素养的养成方法初探

罗冠男

(贵州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基础摄影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摄影视觉素养的养成,并围绕摄影视觉素养的养成提出了可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重新审视基础摄影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摄影教学、视觉素养

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摄影课程教学的同时,对于摄影这项专业的“本质”会感到疑惑,对于在整个大学四年只有几周的基础摄影课程中,无法完整构建基础摄影课程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通常以所谓的“议题式”和“直觉式”为主要教学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影像式的视觉思考能力,通过摄影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利用这项技能建立起自主性的自觉意识。另一半的教学内容则侧重在摄影技术的训练,但是这样的教学搭配在培养学生的影像思辨能力方面效果不理想,是否自由艺术式的摄影教育理念有误,还是在教学方法、方向上有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视觉思考模式,并将个人风格、本土文化融入摄影创作中?这些都是本文想要探讨的。

一、什么是摄影基础课程课程视觉素养的养成

1、摄影视觉素养的定义

视觉素养是人类最早的沟通方式,是使视觉沟通成为可能的一种能力,视觉素养的含义是:创作及阅读视觉产物的能力。简单来说,视觉素养是一个人对其所处的地域所具有的一种视觉讯息的理解与创造能力,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习的,皆会随着阅历与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改变或者丰富起来。本文所指的视觉素养是指能以影像创作进行思辨为目标的专业能力。

2、摄影课程的视觉素养教学方式:引导

由于每个人的背景和阅历不同,视觉素养的层次不同,对于影像的诠释也会有所不同。从教育及传播的角度而言,视觉素养异质化的部分不可否认,但视觉心理的共同属性仍然是主要部分,即人类有忽略某些细节,以求辨认出视觉目标物的倾向,因此,在进行视觉传达表述时,要尽力排除可能产生的异质化部分,以求视觉传达的准确性、沟通的有效性。教学的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以及更精确地完成视觉传达要求的能力。

目前在视觉设计教学中,常用符号学等理论工具来进行影像的教学讲解工作,但是摄影活动的类型、创作风格有很多,如何统合这些理论工具全面性的用于教学是有很大难度的,例如,如何藉由符号学解释心像式的摄影创作过程,对于要以符号学等理论内容来进行这种直觉式的视觉思考创作形态的讲解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何以口传或者书写的语言说明直觉式的视觉思考,或以文字说明的反向回馈在创作上,似乎太过抽象而难以执行或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管是影像视觉符号分析的成果,或是要反向地进行书写符号视觉化皆是如此,除了上述的风格创作理念讲解外,以美学、社会学以及修辞学等面向来进行影像阅读的教学方式,也有类似的情形,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由于学生的回馈有限,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时,一般的反应皆是含混过去,对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两点:

1、授课时间有限,学生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晰。大多数情况是学生与老师并未从上课开始就在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上达成共识。任课教师自己清楚,但并未准确完整的传达给每个学生。

2、摄影课程教学观念有误。设计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指导”和“传授”,更不是“解说”。当然指导和解说在技术性课程上是必要的,而我们在本文要谈论的重点是,对过去传统摄影教学形式和观念的调整和完善,即如何利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引导的方式,间接的传播教学目的,并非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教学设计“执行创作”、“批评”以及“评量”的工作,也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影像思辨能力的视觉素养。

二、基础摄影课程的学习目标

在讨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之前,应该先明确基础摄影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必须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而这些目标也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点,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必须熟悉基本的摄影设备与器材,能达到完成基本的视觉传达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和基本的美感表现。

2、学生必须了解摄影的发展过程,并知道摄影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创作风格,具有革新意义的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3、学生必须要能对自身周围的社会、人文、地理等有一定的认识,并有能力以视觉传达的方式,以摄影专业内的材料与形式进行表达,执行对于周围社会、人文、地理等的审视或批判。

4、学生能够评价、分析、解释自己的作品和别人作品的特点与价值,以及作品因为某些元素的刻意改变而产生的视觉意义变化。

5、学生需要对新的摄影技术、摄影器材有一定了解,并有运用新科技手段的想法,熟悉后期修图软件。

6、学生能够对摄影创作过程进行规划,同时对创作过程有效控制,其中美感控制是基本要求。

三、结论

本文所要讨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以摄影的方式进行影像思辨的视觉素养和能力。首先对所教的学生要有一定了解,就以往经验,本科生大多数不爱主动发言或与老师交流,所以在课程一开始就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回馈习惯。在课程开始前先进行分组,2-3人为一组,训练学生养成进行5-10分钟课程学习报告、10分钟作业研讨和报告分析的习惯。

以教学执行而言,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学执行结果有一定差距,过去的教学与模式是较为被动的,所以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多加考量,而一脉相承的教学方式是会有积累性的,成效也会越来越好。同时,本文希望籍由摄影教育探索如何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还在成长中的本土摄影文化,不能因为现状或者宣传上无法与西方文化比拟,而拥抱西方文明,或鄙弃某些作品的俚俗化或过于简单的表现,一切从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做起。

参考文献

[1](美)布鲁斯·巴恩博.摄影的艺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

[2]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3]《DIGIPHOTO》编辑部.摄影眼的培养.中信出版社.2013(1)

[4]黎荔.视觉素养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5]宗世英.艺术视觉素养.科学出版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