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谭艳梅

丽江市永胜县妇幼保健院,云南 丽江674200

[摘要]目的:分析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咪达唑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100β、NSE、IL-6血清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实施咪达唑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脑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利于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保证患儿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咪达唑仑;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效果

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并且也对患儿家庭以及社会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以及处理措施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效果,积极的治疗能够减少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对大脑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临床通常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能够有助于抑制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情的发展,不过也极易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不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咪达唑仑作为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同时也能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30例。实验组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2.14)岁,患者入院前的癫痫持续平均时间为(60.25±12.25)min,其中包括持续性癫痫患者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2例、脑出血6例、其他4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4±2.33)岁,患者入院前癫痫持续平均时间为(60.52±11.72)min,其中包括持续性癫痫患者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3例、脑出血6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4岁以下,符合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标准,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本文研究药物过敏、伴随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在患者血氧饱和监护以及常规吸氧、开放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取地西泮0.3~0.5mg/kg静脉推注,最大药物用量不可超过10mg,用药后半小时取苯巴比妥20mg/kg进行静脉推注,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00mg,每日注射4次[1]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咪达唑仑治疗。取0.1~0.3mg/kg实施静脉推注,然后按照1μg/kg·min的速度实施静脉泵入治疗,最大药物用量不可超过20μg/kg,患儿症状消失后可根据该剂量持续泵入24小时,然后慢慢降低药量到停药[2]

1.3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发作频率缓解超过80%,表示治疗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发作频率缓解超过50~79%,表示治疗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发作频率低于50%,表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发作频率无缓解甚至加重,表示治疗无效。采用小儿大脑及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估患者的脑功能,评分越低表示脑功能改善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30

18

10

2

28(93.33%)

对照组

30

13

8

9

21(70%)

X2

13.525

P

<0.05

2.2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改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100β、NSE、IL-6血清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改善对比

组别

S100β(μg/L)

NSE(ng/ml)

IL-6(pg/ml)

实验组

治疗前

0.92±0.22

27.52±6.25

6.85±1.65

治疗后

0.42±0.09

10.52±2.25

4.25±0.85

对照组

治疗前

0.98±0.21

28.51±7.25

6.78±1.75

治疗后

0.59±0.15

17.15±2.62

5.82±1.26

t

6.652

6.825

8.262

P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组别

例数

呼吸抑制

心率异常

一次性低血压

不良反应率(%)

实验组

30

1

1

2

4(13.33%)

对照组

30

5

3

4

12(40%)

X2

15.824

P

<0.05

3讨论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急性状态,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极大的后果,比如死亡、神经元损害、神经网络改变等,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儿童期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儿童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年发病率非常高,死亡率在7.5%左右。通过研究可知,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与GABA受体迅速内化导致的γ-氨基丁酸介导的抑制作用进行性损伤有密切的关系[4]。若是无法针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采取积极的治疗,那么就会演变成无法终止的惊厥发作和脑电图进行性改变,提高了治疗难度,会导致细胞死亡。咪达唑仑作为 阿虎学合成的咪达唑苯二氮卓衍生物,具有催眠、镇静、麻醉、抗焦虑的作用,还具有极强的抗击感觉的效果。咪达唑仑容易稀释,因此采取静脉注射也不会发生积聚,因此适用于快速和长期输注治疗[5]

    综上所述,为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实施咪达唑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脑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利于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保证患儿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索桂海,郑玉芹,吴尤佳.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交通医学,2020,34(05):507-510.

[2]孙莹,王惠萍,段丽芬,王春霞,王左华,张霞.反复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在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10):1059-1062.

[3]李琼,葛娜,张菲菲,张旭.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09):31-34.

[4]田阳阳,肖祖刚,张永军,孔楠.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0):64+67.

[5]张盛鑫.反复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1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