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潘春华

广西北流市中医院,广西 北流537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绝经女性40例进行研究,入院后均判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应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析对比患者的干预效果、骨密度测定结果、腰背疼痛积分、血液检查中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骨质疏松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形式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加入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能够有效逆转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中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骨病,因为骨质变薄以及骨小梁数量降低,骨矿成分和骨基质比例不断下降,此时会导致骨脆性的提升以及骨折风险提高的一种骨代谢障碍疾病[1]。临床中妇女绝经之后骨质疏松属于中老年群体比较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同时也是老年男性患者比较常见的疾病症状,属于退行性骨质疏松中I型[2]-[3]。有研究认为,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状普遍是在绝经之后5到10年,同时年龄分布一般在51到70岁,临床中疾病发生机理属于多方面的,例如关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相对比较低,其无法维持正平衡,同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不断改变。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种会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4]-[5]。近些年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是基于药物方式为主,例如鳗鱼降钙素注射液,通过破骨细胞表面的降钙素受体抑制其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防止骨量丢失并有效增加骨量。但是从临床经验来看许多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控制效率较低同时整体治疗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近些年有研究认为,中医学治疗方式可作为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方式,其能够发挥标本同治的作用与特色,结合辩证论证的方式保障整体治疗效果[6]。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效果,本文分析研究骨质疏松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绝经女性40例进行研究,入院后均判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20例,年龄区间50到79岁,平均(65.24±5.44)岁,绝经时间2到8年,平均(4.51±0.66)年。骨质疏松病程2至6年,平均(3.45±1.66)年;常规组患者20例,年龄区间50到78岁,平均(65.67±5.81)岁,绝经时间2到8年,平均(4.67±0.57)年。骨质疏松病程2至6年,平均(3.50±1.71)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统计学计算方面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在45岁以上;绝经至少6月;采用双能X线检查骨密度结果显示相比20到30岁女性相比骨密度下降达到25%以上;疾病症状以自发性腰酸痛、负重性疼痛为主。

排除标准:存在原发性疾病;患者存在骨转化生化指标相关疾病;半年内使用过对骨代谢影响的药物;合并心血管相关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单纯应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应用鳗鱼降钙素注射液20u 每周一次 肌肉注射加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一片 口服进行治疗,其他症状应用西医对症治疗干预。

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药治疗。西医治疗方式与常规组相同,中医治疗措施采用中药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物基础方为:杜仲、川牛膝、独活、桑寄生、当归、川芎、茯苓、赤芍、熟地、秦艽、党参、甘草、细辛以及肉桂。结合患者的疾病症状调整具体药物,对于湿邪严重患者增加薏苡仁、防己。对于血瘀患者增加丹参、红花。对于痰瘀互结患者增加白芥子。对于湿滞化热的患者增加知母和生地。对于阴虚患者增加熟附子、巴戟天。药物用水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患者的干预效果、骨密度测定结果、腰背疼痛积分、血液检查中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差异。

在治疗后无疼痛症状同时骨密度检查结果相对于治疗前增加达到0.05g/cm2则判断为显效。疾病症状一定改善同时骨密度检查结果有一定增加但是未达到0.05g/cm2则为有效。其他均判断为无效。疼痛症状基于VAS量表进行研究分析,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采用医学分析软件SSPS21.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计数数据表示,并用x²代表检测;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测,当p<0.5时,表明数据之间有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疗效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n=20)

11

8

1

95.00%

常规组(n=20)

4

11

5

75.00%

x2

-

-

-

12.201

P值

-

-

-

<0.05

2.2骨密度测定结果指标对比

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骨密度测定结果指标对比

组别

股骨颈(g/cm2

大转子(g/cm2

转子间(g/cm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20)

0.55±0.10

0.58±0.10

0.46±0.13

0.51±0.16

0.53±0.11

0.66±0.01

常规组(n=20)

0.55±0.10

0.56±0.10

0.45±0.13

0.46±0.17

0.52±0.11

0.56±0.13

T值

1.200

9.511

0.984

8.511

1.556

9.56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腰背疼痛积分对比

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腰背疼痛积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实验组(n=20)

6.7±1.1

1.7±0.5

2.2±0.6

2.5±0.5

常规组(n=20)

6.5±1.2

2.7±0.6

3.7±0.6

4.2±0.7

T值

1.201

8.211

9.331

10.241

P值

>0.05

<0.05

<0.05

<0.05

2.4血液检查中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在治疗后骨质疏松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4症状积分对比

组别

S-Ca(mmoL/L)

CHOL(mmoL/L)

ALP(U/L)

S-P(mmol/L)

E2(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20)

2.14±0.24

2.41±0.23

8.22±0.54

4.21±0.51

53.66±14.65

45.24±13.66

1.02±0.116

1.31±0.20

38.51±3.99

56.24±3.41

常规组(n=20)

2.22±0.34

2.22±0.21

6.31±0.56

4.51±0.51

64.21±29.33

58.41±20.14

1.17±0.13

1.24±0.16

36.24±2.88

39.61±3.55

T值

1.201

9.335

0.984

9.898

1.362

9.547

0.877

10.233

1.399

9.8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寿命以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骨质疏松的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7]。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疾病会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健康。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女性因为闭经这一生理过程,其存在骨量丢失的表现,特别是在绝经之后3到5年骨量的丢失速率最快,同时骨量丢失的速度后续会逐渐减缓,但是丢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绝经之后中老年女性因为雌激素分泌缺乏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不断下降,此时会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加重[8]-[9]。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长时间存在轻度或中度的疼痛症状,此时会导致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心理负担加重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此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的来源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在生长发育,在整个过程中因为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表现,其会呈现出出生、长、壮、老的不同生理性表现。肾元亏虚、气血失调以及筋骨失于濡养会导致体型衰老,此时全身筋骨运行不灵活,从而导致骨质酥松的发生与发展[10]-[11]。在本次研究中为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药采用独活寄生汤进行辩证治疗,其主要作用在于调节肾与脾,可以有效改善先后天的功能状态,可以明显提升钙制剂的吸收能力,可以发挥补肾、活血以及行气等多种治疗作用在药物方剂当中独活与上寄生属于君药,其可以发挥补肾一批的治疗作用,杜仲、川牛膝以及当归等药物可以发挥补肾气、改善脾胃功能等治疗作用,采用赤芍、茯苓以及熟地等药物可以实现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12]。整个药物方剂的治疗效果重点在于骨外膜细胞以及骨内膜细胞生长促进作用,可以展现强筋健骨的治疗效果,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治疗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降低患者手术后病情的复发风险,可以更好额提高骨密度并降低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在早期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各个部位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骨质疏松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形式可以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治疗,整体治疗成本相对较低,治疗效果明显且对于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形式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加入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能够有效逆转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3,29(02):193-195.

[2]刘超,苏山林,桑明中,张铭明,肖森,王永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22,7(20):48-52.

[3]许慧,杨婉妤,许一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2):67-69.

[4]罗霞,雷利,唐梦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CT骨密度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165-166.

[5]李勇,叶勇祥,徐王兵.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9):55-57.

[6]肖文仲,冯帅华,张晓晟,王宇,王哲享.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症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05):74-76.

[7]胡俊桥,李芳,冷文飞.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2):1613-1614.

[8]张娟.益肾强骨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导师:邴雅珺.甘肃中医药大学,2021.

[9]卢珺.老年女性慢性绝经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2):4168-4170.

[10]邵鹏,丁旭锋,顾建林,孙大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9):52-54+135.

[11]姚娜,张瑾,王龙,李鹏程,耿春梅,祁应虎,陈奇刚.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07):657-661.

[12]李金龙.福州鼓楼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导师:吴斌.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