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与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与诊断

白芹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830002

摘要:对于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会直接影响胃肠道上皮肿瘤诊断工作的落实开展。随着病理分析技术的进步,病理研究的进展推进,现阶段针对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和分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的研究中,结合现阶段胃肠道上皮肿瘤病理分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探讨,意在提升这类肿瘤的病理分类与诊断工作质量。促进病理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基于病理分类问题和疾病诊断问题进行协商沟通,提高此类肿瘤的病理分类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上皮肿瘤;病理分类;分类问题;统一分类

引言:

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分析可知,针对胃肠道上皮肿瘤的分类和相关诊断工作在落实执行时,有了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帕多瓦与维也纳的国际会议讨论结果。在会议结束后,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使得胃肠道上皮肿瘤认知混乱的现实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形成了统一且具有一致性的分类标准认知,对于胃肠道上皮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来说,这种分类明确、诊断依据和临床处理方向更加明晰的发展趋势必然能够同步提高疾病治疗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为病理分析人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医护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提供更加明确更具备科学性的依据。

一、现阶段对胃肠道上皮肿瘤病理分类和诊断相关问题的认知现状分析

对胃肠道上皮肿瘤的认知,会进一步影响病理分析和疾病诊断的效果。因此,现阶段的认知现状分析非常关键。从实际出发来讲,现阶段对这类肿瘤疾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混乱性。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区域内,所使用的医学名称术语存在较大差异。这类疾病在不同的国家所定位的基本内涵界定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1]。但针对浸润的具体研究和认知,各国病理学家的意见能够达到一定的一致程度。同时,在具体的诊断识别环节,也能够通过精准的专业分析和疾病症状诊断对这类肿瘤进行判断。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研究者对肿瘤诊断的依据存在差异化认知。例如,日本学者强调,在进行癌症诊断时,需要结合癌变细胞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变化程度、细胞大小的呈现状态等多方面细节信息进行精准判断[2]。符合相关细节判断指标,即可进行确诊。而在欧美的相关研究学者的理论认知下认为,针对癌变的判断具有非常明确的标准依据。要想判断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需明确观察患者的胃部和食管是否出现了浸润,且浸润区域要达到固有膜结构区域。而对于结肠和直肠的癌变,则要求浸润区域达到粘膜下层。这种判断依据上的认知差异,会影响此类疾病病理判断的实际结果。同时,也会导致病理判断结果出现混乱的现象。找到统一的标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病理判断和疾病诊断对于精准判断这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二、维也纳研讨会上专家提出的国际统一标准分析

(一)基本分类信息

通过上文分析研究可知,针对这类疾病的病理判断和临床诊断由于诊断标准的客观差异,存在混乱的现象。因此,在维也纳的专家讨论会上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分类建议。具体信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未见肿瘤区域,但出现了异型增生。②无法确定是否出现了肿瘤或异型增生。③出现了不具备浸润性的低级别肿瘤或异型增生。④出现了非浸润性的高级别肿瘤。或可确认已形成高级别肿瘤与异型增生。⑤出现了浸润性肿瘤或粘膜内的癌变。黏膜下的浸润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上述肿瘤分级分别涉及到肿瘤是否存在肿瘤的浸润程度,肿瘤浸润区域三方面关键信息,是综合上文所述的容易出现混乱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形成的相对统一的标准。同时,也对于肿瘤的表达方式以及浸润的一些程度表达方式进行了统一[3]

(二)对分类的理解要点

关于对这一分类的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一是确认腺瘤为隆起性病变。与异型增生同属于上皮区域内的肿瘤病变现象。若无法确定是增生还是异型增生,则应当按照不能确定为肿瘤的方向进行诊断。各种判定标准也充分体现出对是否确认为肿瘤的判断谨慎性。二是将是否出现浸润现象作为判定确诊肿瘤的主要依据。这主要是由于浸润现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肿瘤是否出现转移的判断结果。因此,将浸润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因素具有可行性和适宜性。同时,以浸润为标准进行判断,也避免了直接观察细胞结构与细胞结构异常作为判断的不全面问题。

三、基于统一标准的临床诊断处理方法分析

若能通过直观判断确认不存在肿瘤或异型增生的现象,则在临床疾病跟踪治疗时,可采取不进一步随访的措施进行临床诊断处理。而若遇到无法确定是否确诊肿瘤,但出现了异形增生的现象。则需要结合是否能够判定确诊异形增生进行进一步随访。若出现了非浸润性的低级别肿瘤,但肿瘤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较低,则应当采取局部治疗这一方案,通过局部针对性治疗降低肿瘤可能出现转变或扩散的危险性。并进一步进行跟进随访,对患者采取局部治疗措施后的实际效果和反馈信息进行明确[4]

。若出现了非浸润性的高级别肿瘤,并且能够确诊,则意味着可能出现转移的风险会显著增大。这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实施局部治疗。通常情况下,需借助内窥镜实验的手术,通过切除病灶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决病变区域问题,解除患者肿瘤转移或病变的风险。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基于不同的判定标准可结合判定标准的各项指标信息,对肿瘤病变的严重程度、肿瘤分布的区域进行精准判断。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局部治疗措施,或对患者的进一步疾病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这对于提升此类疾病治疗的有效性,体现出诊断工作和治疗工作的联系紧密性有重要作用。作为医护人员,应当明确新制定的标准,并对后续标准的分类修订情况进行时刻关注。以便结合最新的标准精确判断患者疾病,及时作出正确有效的临床处理,为取得更好的疾病治疗效果,优化疾病治疗质量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可知,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以及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专业会议讨论分析而得到的具体结果。在疾病诊断和病理分类过程中,需结合不同学会的诊疗分析判断标准意见。通过综合分析、严格判定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医护人员则应当时刻关注分类标准的变化趋势变化实际情况,结合最新分类标准和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对具体的肿瘤分类工作疾病诊断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提升胃肠道上皮肿瘤疾病病理分析与诊断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松岩,于登峰,张峰,刘剑文,李伟,佟长青,翟兴月. 大鲵肽复合粉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06):28-31.

[2]吴亚平. 早期床上运动结合按摩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疲劳、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3,47(02):242-244.

[3]谢丽丽,杭林珠,张莉,李国兴,吴金东. 改良COMPASS-CAT评估模型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J]. 系统医学,2022,7(22):27-30.

[4]郭琴,陈利梅,吴修建. 基于MTM模型的饮食指导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4):3762-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