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河道生态化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2
/ 2

广东省农村河道生态化设计要点分析

张佳红1,袁皖华2,邵金凤1

(1.深圳市坪山排水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8;

  2.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东 广州 510610)

摘要:围绕广东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将广东省农村河道按照自身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类,对其生态设计中的要点方法进行了简述,从设计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河道;生态;设计

广东省地处我国华南,经济活动较为活跃,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起步较早,土地开发挤占了水域空间,历史上的河道治理一般侧重于排水、泄洪、纳污和护岸硬化等,河道渠化现象较严重。近年来广东省在农村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2 年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设计指南》报告文件,提出了乡村河湖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和关键要素等,为进一步规范乡村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乡村地区水环境面貌实现根本好转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充分调查与系统总结广东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乡村河道所处区域的环境与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广东省乡村河道治理的水生态技术组合,科学指导与规范乡村河道生态治理的技术选择和实施方案,以期为广东省乡村河湖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1 广东省农村河道归类分析

广东省农村地区的河道,尤其是滨海河网地区城镇型农村,因发展需要多依河而建、靠河发展,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根据河道所处的区位、河道两侧腹地功能、岸后用地类型、河道资源特色等情况,广东省农村河道可分为城镇区、村落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绿地公园区4种类型。

表1 农村河道属性分类特征表

序号

河道所属类型

主要特征

1

城镇区

河湖岸段位于城镇建成区、规划城镇区或工业厂房聚集区,岸后多为城镇居民小区、政府及企事业办公楼、商业体、企业生产厂房用地等,渠底硬化现象较为严重。

2

村落聚集区

河湖岸段位于村落聚集区,岸后多为农村宅基,属农村建设用地,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建造相对滞后。

3

农业生产区

河湖岸段穿越农田、林带、水产养殖等区域,岸后多为农业生产用地,较为空旷,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较大。

4

绿地公园区

河湖岸段穿越郊野公园、生态林带及公共绿地等,岸后多为景观绿化区域或生态廊道,景观要求高。

可见,广东省农村地区的河道生态化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大幅消减入河的污染物浓度,逐步恢复河流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型农村水利空间形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

2 农村河道整治技术要点

 


结合水利部《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水利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的通知》(办振兴[2022]64号)文件和《广东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设计指南(试行)》报告文件,按照广东省农村河道分类特性,提出了广东省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推荐方案。见表2。

表2 广东省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分类技术推荐方案表

序号

岸段属性

生态治理方向

生态治理技术

人居环境改善

河湖生态改善

水质辅助提升

生物群落构建

水系连通

河道形态设计

护岸生态防护

河道内栖息地加强

原位净化技术

异位

净化

技术

陆域

缓冲

滨河

缓冲

水生

植物

水生

动物

景观

节点

亲水

设施

文化

建设

1

城镇区

生态、水清、

美观、亲水

2

村落聚集区

生态、水清、

美观、亲水

3

农业生产区

生态、自然

4

绿地公园区

生态、水清、

美观、亲水

注:★代表推荐采用技术;☆代表可采用技术;代表不推荐采用技术。

根据表2,农村河道整治技术需结合不同类型的河湖岸段治理需求,合理选择组合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应遵循系统性、针对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的原则[2]。在城镇区,可结合河道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等,进行局部形态的改变,适当增加河道的蜿蜒性,提升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在村落聚集区,由于居民房屋、农村道路等一般临河而建,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河道生态堤岸建设,必要时可设置供村民休闲、散步的临河亲水步道或景观节点。在农业生产区,河道可充分利用现场的地形、地貌条件,结合水塘、池塘的分布,选取适宜的位置布置湿地或其它分散处理工程。在有条件时,可在农灌渠入河口布置河口小型湿地,或沿河岸坡脚布置与河道基本平行的生态沟槽,拦截并处理入河生活污水或灌溉余水[3]。在绿地公园区,河湖需呈现自然的、原始的河道形态,并注重水质保障,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3 农村河道生态化典型设计案例

3.1 城镇型河道

城镇区河道设计技术重点可体现在河道自然形态的保持、生境条件的改善、河道两侧缓冲带的建设,最大限度保留河道沿线的自然属性。城镇区河道推荐对现状直壁式浆砌石挡墙进行生态改造,增强岸坡多向排水功能。

图1 城镇型河道生态化典型设计案例图          图2 村落聚集区河道生态化典型设计案例

3.2 村落聚集区河道

乡镇村落一般分布在河道两岸且人口稠密,在河道岸滩整治过程中,应考虑对沿岸居民的服务特点,村落聚集区岸段村落聚集区设计重点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荐在坚持“生态、安全、美观”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驳岸进行改造,形成以自然和半自然岸线为主的生态驳岸体系。

3.3 农业生产区

农业生产区岸段在防洪排涝、蓄供水及生态景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河道水体主要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推荐选取适宜的位置布置小型湿地和建立雨水生态沟槽,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生态沟槽拦截雨水径流,迅速的组织地表水,排向附近的湿地中,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净化。滨岸湿地沟槽系统具有滞蓄洪水、改善水质、美化景观、投资少等众多优点正在被广泛采用[4]

图3 农业生产区河道生态化典型设计案例图         4 绿地公园区河道生态化典型设计案例

3.4 绿地公园区

绿地公园区河湖,推荐开展“截污控源、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河道综合整治技术。重建损坏,缺失岸带;园路边设计雨水暗沟,部分广场、园路铺装损坏处设计透水铺装;从源头降低径流,对雨水收集,初步截留大颗粒污染物及垃圾。在地表雨水集中汇入景观湖的区域设计驳岸渗透槽,构建生态湿地;雨水管网末端建设人工湿地实现初期雨水滞留、净化,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景观水体,同时提升景观效果[5]

4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创新设计理念,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注重河道面貌和区域环境的统筹协调,明确乡村河道功能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乡村河湖护岸生态化建设与改造,注重生态修复和管理保护,构建自然连通的水网格局。

根据河道分类特点,设计者要紧密结合当地河涌的客观条件,分类别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设计前把河涌遇到的问题摸清摸透,做到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更有针对性进行设计,结合各学科知识相互补充,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高质量推进乡村河道综合治理,全力打造优美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徐球,李大峰,仇宁. 农村河迸治理规划与设汁问題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10):4-17.

[2]张耀勇. 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解决措施[J]. 节能与环保, 2020(04):23-25.

[3]邢维仲,王堂振. 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的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04):25-26.

[4]韩黎.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5]张震宇,陈强富,张展羽,夏继红. 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