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草原建设  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加强草原建设  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提叶克·吾布尔

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阿勒泰  836506

【摘要】草原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减缓气候变化、保持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草原资源的缺乏和生态破坏是当前草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草原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草原可持续利用。这不仅有益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也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将围绕加强草原建设,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这一话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草原建设  生态  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是指在草原环境中合理利用农牧资源,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牧地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被认为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要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草原建设,保护、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1.生态建设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意义

1.1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在草原生态系统当中,草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避免其遭到破坏,不仅可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为牧民稳定生活、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保障。此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也是我国实现生态保护,保障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1.2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牧区经济发展中,草原畜牧业属于支柱性产业。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可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有效改善,帮助牧民大幅度提高收入,缩小牧区以及其他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促进不同区域间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1.3食品安全需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们对草原特色生态食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强化草原生态建设,可实现地方特色植物以及动物的有效保护,推进畜牧业生产实现标准化、生态化发展,这样在市场宏观调控下,不仅可帮助牧区人民提高收入,同时可满足其他地区人们对草原特色生态食品的需求。

1.4维护牧区和谐稳定

草原问题是一项农业问题,在草原地区,牧区、牧业以及牧民便是“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下,我国草原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草原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难点。在草原地区,强化生态畜牧业建设,可促进草原地区经济以及环境协调发展,进而维持牧区的和谐稳定。

2.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草原的牛羊负荷率较高。我国草原建设中的一个问题是牛羊负荷率过高,而超负荷率导致草地水土流失。牛羊对草原植被的破坏非常大,越来越多的牲畜使得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生态环境极不稳定,不能抵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草原的生态化建设。 其次,草原体系建设存在问题。草原体系建设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草原体系机构混乱,管理制度不明确,缺乏明确的惩罚制度,导致人们忽视了环境建设,没有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加以约束。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乏充足的资金完善设施,废旧的设施在运行中会加剧对草原环境的破坏。草原畜牧业建设的投入不足,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加强草原建设的有效措施

3.1草原建设与保护相结合,降低牛羊的负荷率

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要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增加牧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固然重要,但如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家致富,那么这样的财富也不会留存长久,只有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才能带来永久的财富。加强草原建设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草地,如果牲畜过多而草地过少,就会出现草地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而导致草地荒漠化。所以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把增加草地的供应量放在优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牲畜的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也要有创新意识,在夏季、秋季放牧,春季、冬季用存量饲养牲畜。还要建立轮牧制度,周转草地资源,提高畜牧业的产出,增加牧民收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建设优质的草原生态畜牧业。

3.2完善草原建设体系,建立草原产权制度

建立草原的产权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草原产权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加合理地划分草原,避免冲突,便于管理,有助于明确草原管理的责任,规范牧民的放牧行为。把草原的使用权分配给牧民个人,让牧民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把草原生态环境与牧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强牧民放牧时保护草地的意识。将草原和牧民的生存联系在一起后,可以加强对草原的环境管理,促进草原、牲畜、牧民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草原产权制度规范了草原的承包和使用流程,完善了草原的管理和流转制度,建立了合理的草畜平衡体系,做到了管理有法、建设有责,有助于深化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3.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培训

在草原生态建设中,资金不到位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现阶段,在我国草原地区,针对草原生态建设工作政府拨款力度很难满足需求,无法形成大范围的资金投入,导致大量草原生态建设项目无法顺利启动。此外,在草原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一旦发生重大病虫害问题很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严格遵循国家“禁牧不禁养”这一基本的草原生态建设策略,鼓励牧区人民开展养殖业生产;第二,在牧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可对无房、危房等问题加大整改力度;第三,积极组织牧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草原生态知识相关专题讲座,引导牧民在优秀草场内参观、学习以及交流,鼓励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新型知识;第四,对现存重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关键技术研究,对畜牧业产业化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草原保护意识。在草场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牧民发挥着中间作用,已成为草场保护的主体。在建设生态草场过程中,需要对保护着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对草原资源产业化工作不断监督,以提升草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尝试草原家庭承包制。在草原生态建设中,可积极探索并实践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工作的落实,可有效分摊草原建设责任,同时将草原生态建设责任逐步分摊至各个家庭,进而带动民众积极参与到草原生态建设中。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土地分配机制当中,家庭承包责任制发挥着良好作用,在草原生态建设中可借鉴此做法。最后,构建草场流转信息平台。通过构建草场流转信息平台,以供牧民分享现有草地资源,通过这种透明化、集约化的管理方式,可显著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效率,减少劳动力输出,充分彰显牧民参与草地经营的主体地位,帮助牧民提高经济收入。

4.结语

草原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的自然资源,但是如果不加以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必然恶化,所以需要人们对草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草木的再生性,使其成为人类可以永久利用的资源。加强草原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遵守绿色、环保的放牧法则,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阿拉潭巴根.加强草原建设与保护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J].内蒙古草业,2002(03)

[2]阿依丁·热西坦.新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2(17)

[3]赛热克·热哈提.加强草原建设 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策略[J].中国畜牧业,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