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生态,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1

建设绿色生态,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

尹莉娟

 武汉市水务规费征收管理处(武汉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居住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多的要求,习近平主席说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江滩以缓坡堤防的建设诠释了即建设生态环境,又实现了长江大保护。

1新型生态缓坡堤防塑造自然景观园林地形。

武青堤(罗家港至武丰闸段7.503km)沿现有土堤将原有梯形陡坡堤防改造为自然起伏式缓坡堤防,堤内外绿化曲面缓坡坡比为1:31:12,其间布置踏步和园路联系上层堤防和下层滩地。堤顶路结合堤防的自然起伏改造为蜿蜒曲折的自然生态景观化园路。

在缓坡面植物配植营造缓坡式的植被缓冲带、生态草沟、雨水调节池、透水地面铺装等海绵城市设施不仅解决场地暴雨引起的渍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有效保护长江水质,同时通过堤防和滩地景观绿化,营建为城市江滩公园,以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建设理念,为青山片区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生态环境

2、两层堤防覆土建筑复合利用土堤地下空间

充分利用土堤下部空间新建的两层覆土式停车场,配置车位以及服务管理用房,缓解城市滨江区域停车难的问题。覆土建筑隐于土堤堤身以下,结合缓坡堤防进行整体景观打造,在建筑立面造型、色彩搭配、空间组合等各方面采取主体对称和局部矩形实体相穿插的立面造型及环境空间,使主体建筑藏身在堤身下,隐身在树木花草中

3铝合金拼装墙封堵堤防交通闸口,减少环境影响。

打破传统的闸口采用混凝土闸板条+粘土封堵方法采取铝合金拼装墙闸口封堵后,能加快闸口封堵速度,减少人力消耗,对江滩景观也添一色

4、滩地景观布置充分尊重场地现状及城市历史记忆

保留场地内的原生植被,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硬地作为广场及活动场地。共保留了4公里长的防浪林带,利用现状场地改建为广场等活动场地,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利用场地内现状的临江公园旧址,改建为具有青山区独特城市记忆的休闲活动区域,保留并改造了老公园内的游泳池、溜冰场、林下健身区等区域,新建了供周边居民聚会娱乐的景观长廊。

5、滩地景观建设深度贯彻海绵城市理念,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深度贯彻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根本要求,采用分区汇水、分区滞留、透水地面、绿色屋顶、雨水调蓄、植被缓冲、收集利用等方法,管理项目范围内的雨水资源。透水铺装率和绿色屋顶率别达到了80%90%以上,场地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场地内的雨水经滞留、过滤、净化后用于补充景观水系和场地内的植被灌溉。

6、绿化植物随季相变化,做到四季有花有景

结合现状保留植物,以常绿、落叶合理搭配,高低、疏密结合,叶色、叶形与开花植物相衬托,达到五彩缤纷,四季皆有景可观,植物景观效果分为雨水花园景观区、海绵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区、层林尽染秋色景观区、樱花林带、海棠林带、彩叶林带、紫薇林带,辅以道路绿化,形成整个植物配置系统。

雨水花园景观区,保留现状池杉林,在池杉林下设生态草溪,以湿地、半湿地植物为主,强调植物根系对水质的过滤净化作用。

海绵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区,水系植物配置运用层次化的种植保育,以常绿为背景,根据场景和主题选择特色的观赏植物,疏密有致,层次丰富,以适量的色叶、开花灌木丰富视觉色彩,渲染气氛。

层林尽染秋色景观区,利用秋色叶叶相变化及观赏草的自然形态、叶色及花絮打造自然生态的景观,强烈突出对青山的记忆,舒适、惬意、亲民。

樱花林带,造660米樱花园,利用多种不同品种的早樱,造春季浪漫情怀园林景观。

海棠林带,利用多种不同品种的海棠造春季震撼的开花效果。

彩叶林带,造1435米秋季叶色变化景观,主打树种为乌桕、三角枫,花石榴,红栌,秋季颜色色彩斑斓,极具季相视觉的冲击性。

紫薇林带,建造1380米紫薇园,利用其花期长的特点,制造夏季花海景观。

青山江滩建成开放以来,经受住了多次洪水的考验,做到了季季有绿,鸟语花香,接待了世界各地考察团的考察,接待了全国各地游客的游玩,青山江滩成为了武汉市民休闲、运动、散步、娱乐的好去处,得到了各方面、各领域的好评,并在2018年度获得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