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的数字化再设计与传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的数字化再设计与传播

王闻迪

沧州交通学院   王玉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武强年画起源于河北省武强县,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具有浓重的乡土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传统武强年画人物设计精巧,线条犀利,设色大胆,色彩鲜明。年画题材多样,有神像、杂剧、花鸟山水、民俗生活,可谓包罗万象,变化万千。其饱含当地人民对农耕文明的挖掘理解和审美情感趋向与依托,具有强烈的民俗文化特征,是中国民间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可视化 武强年画  数字化  设计传播

而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艺术传播方式逐渐展现短板与局限性,艺术作品纷纷迎合市场将商业性加入其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武强年画虽然在工艺制作上有强烈的可塑性,但传播渠道的匮乏、艺术衍生品的缺失以及地域性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播、传承与革新,因此,武强年画的艺术衍生再设计与传播方式创新是当下对其继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的数字衍生品再设计

当代,民间木版年画的发展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线下市场流通传播,其视觉艺术形式已经由传统民俗艺术呈现上升至当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母题。因此,用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去洞察传统艺术,用数字媒体的科技手段去发展、传播传统艺术,是当代绘画类非遗艺术长远发展的不二选择。

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独特的设计元素与强烈的色彩构成风格符合当下数字插画的流行趋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武强年画承载着具有浓烈民俗风格传统版画的文化语汇,年轻一代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为武强年画的数字化再设计提供了可能性。武强年画的视觉符号语音丰富,与国潮数字插画结合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时代变化巨大,武强的年画艺人们没有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脱贫致富、强国复兴等一系列作品。同时与高校合作,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进行专业培训,引导他们从事年画新品研发、技艺展示来自主创业。目前,已经开发出已年画服饰、年画手工艺作品、年画旅游作品等100余种不同风格的商品,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为发展地域特色增添活力,并继续将武强年画发扬光大。

二、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现状

传统武强年画植根于民间,而又以民间流传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制作、销售、传播性。民间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在不断加剧的城市化建设中逐渐丧失活力,武强年画亟需更加富有现代化和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面前。

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发展,尤其新兴新媒体技术和互动媒体艺术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或艺术创作者进行前期的实体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刻、书写等,而后经过程序设计人员将其进行虚拟化和编程化,便成为了可交互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故宫数字化珍宝《写生珍禽图》便是典型的传统艺术互动媒体化的典型案例。《故宫互动珍禽图》的设计核心是珍禽的角色虚拟化,观众通过触摸互动屏珍禽的绘画形象可观赏该鸟类真实的自然照形象。同时,该作品广泛加入手势触摸,互动屏可实现点击、触摸、拖拽等手势互动,观众可进行数字化“喂鸟”、“赏鸟”等互动。

互动故宫珍禽图[00_01_04][20230216-111513]

故宫互动珍禽图

《故宫互动珍禽图》是一次成功的绘画艺术文化转译,中国传统绘画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与文化语境,而武强年画拥有鲜明的视觉符号象征,为数字化的文化转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趋势

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数字化传播已成为代表未来传播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演进趋势,数字化传播以数字化的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方式进行传播,与传统的口述、现场表演和纸质图书等内容呈现形式有显著不同,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能让武强年画传播的更为广泛,被大众所熟知。

首先,以内容创新作为数字化传播发展助力,武强年画数字化传播在表现形式、交互方式以及存在形态等各个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活动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为大众所熟知,符号可视化视域下,视觉艺术的符号化、数字化传播能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为大众所熟知的同时不断增强影响力,因此要不断增强内容的水平,把内容创新作为一项关键性任务,通过不同形式展现武强年画,如网上博物馆、数字化武强年画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进行传播,不断拓宽思路,紧跟时代步伐。

其次,在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支持下为非遗武强年画培育高素质数字化传播人才。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博大精深的武强年画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进入数字化传播时代之后,非遗武强年画设计专业人才更是决定传播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数字化传播作为新生事物,传统的人才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要不断为武强年画的传承和传播培养传统技能与新媒体设计两手抓的复合型人才。一要突破常规促进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武强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二要通过互联网传播媒介与传统媒介联合,促进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复合型数字化传播人才的快速成长;三要通过举办各类竞赛等方式,发现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特技能的数字化传播人才;四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为传承寻找突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在充分发挥融媒体创新性的形势下为武强年画打造数字化传播途径。发展生态数字化传播能增加参与者,提高影响力的工程,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一要加大武强年画优秀的原创数字化传播作品的创作,逐步建立起数字化传播的优秀创作队伍;二要为武强年画制订数字化传播的技术标准,让数字化传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要为武强年画创造粉丝,并引导广大粉丝传播正能量,共同成为武强年画数字化传播的有力推动者;四要完善武强年画数字化传播的权益,做到创作权、传播权、署名权和收益权等各种权益的有机统一,为数字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艺术文化世界里,武强年画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注入活力,武强年画的工艺将会越来越精湛,对武强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在不断加强,这有助于武强年画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符号可视化视域下武强年画数字化发展也能够对推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传统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志昆.李涛.张兰兰.衡水湖湿地文化中武强年画造型的艺术特点[J].芒种.2012.2323

[2]泽昪.中国武强年画侧记[J].中华魂.2013.04

本论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符号可视化视域下非遗武强年画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B22-QN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