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邓小燕

三明市第一医院 干部病房 , 福建 三明365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应用综合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抽签结果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施以临床护理,综合组施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心肺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心肺功能指标均好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后,能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指标,满足护理需求,护患纠纷更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综合护理;心肺功能;护理满意度

前言

胸廓、肺动脉血管、肺组织出现慢性病变,使得肺组织功能、结构异常,肺血管的阻力被迫升高,最终引发心脏病的即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此病患者年龄多大于40岁,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高原、寒冷地区更易发病。此病患者若并发心力衰竭,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极易死亡。对有合并症患者,在强化治疗时,还应增强护理,改善预后,降低危险几率[1-2]。本文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抽签结果均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综合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5-82周岁,平均(68.72±5.47)周岁;常规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4-81周岁,平均(68.46±5.81)周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病情监护、基础护理等。

综合组:⑴防感染: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防预工作,戒烟、限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不接近刺激源,注意保暖、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⑵饮食方面: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注意富含粗纤维及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⑶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等。⑷用药方面: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20-30滴,应用洋地黄制剂时,应特别注意有无毒性反应。⑸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必要时予半卧位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防压疮。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中活动量,并注意呼吸功能的锻炼。⑹做好心理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心肺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

1.3.1 评价指标判定

(1)心肺功能指标:FEV1(第一秒内用力呼气量)、LVEF(左室射血分数)、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及6MWD(6min步行距离)等。

(2)护理满意度:以不记名投票的形式开展测评,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软件应用SPSS22.0,+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数据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心肺功能指标

综合组FEV1、LVEF、FEV1/FVC、FEV1%pred以及6MWD等数据指标均好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分析心肺功能指标+S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

FEV1%pred

LVEF(%)

6MWD(m)

综合组

43

59.55±7.01

56.07±3.13

65.02±4.56

59.87±2.75

208.54±19.26

常规组

43

45.02±2.83

48.87±3.16

58.51±2.44

45.55±3.08

180.26±17.57

t

-

12.6036

10.6151

8.2542

22.7420

7.113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护理满意度

综合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综合组

43

25(58.14)

16(37.21)

2(4.65)

41(95.35)

常规组

43

18(41.86)

12(27.91)

13(30.23)

30(69.77)

X2

-

-

-

-

9.7708

P

-

-

-

-

0.0017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有肺血管病、胸廓运动障碍、支气管病。此病的病程长,可分成代偿、失代偿两个时期,代偿期的患者开始有呼吸艰难、肺气肿等表现,失代偿期病情严重,开始有心力、呼吸衰竭的表现。综合性护理能从多方面开展干预,饮食更合理,身体恢复更快,感染概率大大降低,并发症也更少,而且还稳定了患者情绪,呼吸肌锻炼能让其更早恢复,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3-4]

经此次研究可知:综合组FEV1、LVEF、FEV1/FVC、FEV1%pred以及6MWD等数据指标均好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95.35%)更高(P>0.05),该结果与郑燕[5]等人的实验结果相近,在她们的实验文章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说明综合护理能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的需求,同时也说明本次实验结果的可参考性。

综上所述,慢性心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指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避免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施竹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价值评析[J].甘肃科技,2021,37(24):187-189.

[2]陈丽丽.综合护理模式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对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116-118.

[3]蔡丽梅.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19):133-134+138.

[4]任敬,刘小英.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13):2061-2063+2067.

[5]郑燕,刘桂玲,常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2):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