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吴亚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5~2021.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放射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检出情况。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X平片的检出率为95.00%(76/80),CT的检出率为96.25%(77/80),放射性核素的检出率为93.75%(75/80),磁共振的检出率为98.75%(79/80)。X线平片、CT检查、放射性核素及磁共振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放射技术;应用价值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管腔狭窄或血管受堵,进而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患者多存在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猝死。早期阶段及时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该疾病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对常用几种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5~2021.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男、女例数为44例和36例,年龄区间52~75岁,平均(62.25±4.08)岁;病程1~8年,平均(4.25±1.07)年。全部患者均为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放射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放射技术:(1)X线平片检查。嘱咐患者在扫描床上保持平卧位,身心处于放松状态,通过X射线机进行检查,分别采用正位和侧位对其胸部进行扫描。(2)CT检查。使用仪器为64层螺旋CT扫描仪,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位,对电压、螺距、层厚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分别采用常规扫描、三维动态扫描等方法,观察动脉病变、血流供应等情况。(3)放射性核素检查。清晨空腹进行检查,首先进行负荷检查,时间约3min,静息状态下注射99mTc MIBI740MBq,注射后30min左右方可进食,进食后约30min采集心脏图形,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臂向上抱住头部实施固定,通过断层现象全视野采集心脏图像。(4)磁共振成像。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位,采用1.5T磁共振系统进行检查,对矩阵、层厚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分别采用横断位、斜冠状位对患者胸部进行扫描。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嘱咐患者保持平卧位,使用血管造影仪进行穿刺造影,注入造影剂后对血管病变情况、狭窄程度等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由两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临床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X平片的检出率为95.00%(76/80),CT的检出率为96.25%(77/80),放射性核素的检出率为93.75%(75/80),磁共振的检出率为98.75%(79/80)。X线平片、CT检查、放射性核素及磁共振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放射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n(%)]

方法

检出结果

X平片

76(95.00)

CT

77(96.25)

放射性核素

75(93.75)

磁共振

79(98.75)

冠状动脉造影

80(100.00)

  1.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其致病因素繁多,例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等。该疾病的危害性较强,早期阶段及时诊治十分必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射技术发展迅速,其类型不断增加,能够满足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诊断需求。诊断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放射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具体包括X线平片、放射性核素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等。其中X线平片检查可以检出微小病灶、肺循环变化情况、阳性体征钙化灶等,能够为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且费用低廉,但是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不足,整体诊断效果欠佳。CT主要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准确的X线束和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进行持续的断面扫描,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获取图像清晰等优势,但是该方法辐射剂量较大,一些特殊人群并不适用这一检查方法。放射性核素可以清晰显示冠心病的病变情况,检出率较高,早期诊断效果确切,但是该方法的空间分辨率较低,需要注射放射性药物,虽然不会导致严重损伤,但是对身体具有一定的影响,且费用较高

[2]。磁共振能够清晰显示心壁、心肌机构,观察瓣膜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势,但是该方法的费用较高。同时检查前需要注意,不可佩戴金属物质物品,需要将眼镜、耳环、手表等摘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耐心配合。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观察冠状动脉形态,为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并不在常规体检项目中[3]。放射技术能够弥补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保证诊断准确性。本次研究显示,X线平片、CT检查、放射性核素及磁共振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羊璐. 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07-108.

[2] 唐兴华. 放射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83-86.

[3] 滕美珠,续晋铭,邱诗雄,等. 放射技术应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比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