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分析

黄迎辉

河南吴师机中医药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71211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患儿333例研究,分为对照组(161例)与观察组(162例),对照组蒿芩清胆汤治疗,观察组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显著更短,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可帮助患儿尽早消退发热症状,并就此促使其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促使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柴胡汤;小儿外感发热;蒿芩清胆汤

外感发热为小儿常见疾病,是基于外邪入侵而导致的机体损害,包括受到湿气、寒气等的影响,导致机体平衡失调,从而表现出病理性体温升高[1]。除发热以外,患儿还会伴随有头晕、头痛、流涕、咳嗽、面红等症状,将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并且由于小儿脏腑娇弱,在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将诱发其他多种疾病,进一步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目前,中医治疗该疾病有着较为不错的效果,包括以小柴胡汤或蒿芩清胆汤进行治疗。但众多临床实例表明,单一用药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针对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91例,女70例,年龄1-5岁,平均(3.15±0.25)岁;观察组:男90例,女72例,年龄1-6岁,平均(3.42±0.31)岁。两组资料差异小(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存在发热、咳嗽、流涕、面红等症状,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外感发热;②资料完整;③家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疾病;②近期接受过免疫性调节治疗;③先天性发育不良。

1.2方法

对照组蒿芩清胆汤治疗,组方:青蒿10g,竹茹、茯苓、黄芩、碧玉散各9g,半夏、枳壳、陈皮各5g;用法:清水浸泡30min后煎煮30min,制取药汁300mL,分6次服用,50mL/次,2次/d,温服3d。

观察组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组方:贯众、芦根各15g,柴胡、黄芩、大青叶、青蒿、山桅仁各10g,半夏、枳壳、陈皮、滑石各6g,甘草3g;用法同上。

1.3观察指标

①患儿平均退热时间;②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③患儿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以(%)表示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同时分别以t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2.15±0.45)d,而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22±0.26)d,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47%,而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30%,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161

62(38.51)

74(45.96)

25(15.53)

136(84.47)

观察组

162

80(49.38)

76(46.91)

6(3.70)

156(96.30)

X2

-

-

-

-

6.557

P

-

-

-

-

0.000

2.3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81.37%,而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68%,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61

50(31.06)

81(50.31)

30(18.63)

131(81.37)

观察组

162

98(60.49)

57(35.19)

7(4.32)

155(95.68)

X2

-

-

-

-

7.251

P

-

-

-

-

0.000

3.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小儿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湿气、寒气等外邪因素的入侵而导致机体损伤,进而发病[3]。发热是该疾病最为主要的症状表现,同时也会伴随有咳嗽、头痛、头晕、面红等症状,需尽早加以有效治疗,否则伴随着疾病的发展将诱发其他疾病,或者是对患儿的机体脏器造成损伤,从而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相较于西医治疗,中医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实现标本兼治,同时大幅度缩短患儿病程。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均是中医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剂,效果尚可,但单一用药效果依然有待做出进一步的提升,因而临床加强了对联合用药的研究。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1.22±0.26)d,更短于对照组患儿的(2.15±0.45)d,同时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30%,更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4.47%,提示联合用药可助力患儿尽早消退发热症状,并就此获得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原因分析如下:小儿外感发热在中医学中被称之为“外感症”,病机在于外邪入侵,治疗需以疏风散寒、解表退热为主

[4]。蒿芩清胆汤出自于《通俗伤寒论》,药方组成包括有青蒿、竹茹、茯苓、黄芩、碧玉散、半夏、枳壳、陈皮等,能够收获非常良好的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效果。而小柴胡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具有非常良好的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的功效[5]。将其二者联合使用,能够彼此促进、相互协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即在联合组方中,药物组成包括有贯众、芦根、柴胡、黄芩、大青叶、青蒿、山桅仁、半夏、枳壳、陈皮、滑石、甘草等。其中柴胡为君药,具有疏肝解郁与退热作用,而贯众、大青叶、青蒿、山桅仁等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以及芦根具有清热生津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作用,半夏具有镇咳祛痰作用,枳壳具有理气宽中作用,陈皮具有燥湿化痰作用,滑石具有利尿抗菌作用,甘草具有祛痰止咳作用,且甘草可以对诸药进行调和。因而整方合用能够收获非常良好的疏风散寒、解表退热效果,并就此帮助患儿尽早退热,收获显著疗效。而当患儿获得显著疗效之后,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将大幅度提升,如本研究所示,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6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1.37%。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可帮助患儿尽早消退发热症状,并就此促使其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促使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武巧丽,曹彩莉,李晋,严家银.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布洛芬干混悬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评价及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1):1781-1782.

[2]方军,聂朝红.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5):124-126.

[3]张春霞,杨金香,高聪慧,王红梯,张健.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20,38(04):187-190.

[4]陈宝钦,杨小娇.不同中药对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139-140.

[5]钟芬.小柴胡汤联合蒿芩清胆汤对小儿外感发热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饮食科学,2019(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