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瞿继群,陈颖,彭燕,朱莹莹,朱宏玲通讯作者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5400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抢救效果

创伤性休克主要指患者受到暴力侵袭等创伤因素的影响和侵害,机体内重要器官存在严重损伤、出血等不良情况,导致其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降低,微循环灌注不足,且多数患者伴随严重疼痛、恐惧等症状,是一种机体代谢失常综合征。该疾病病情严重、进展快,临床救治中采取及时、有效、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抢救十分关键,同时急诊护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本研究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7例和13例,年龄区间22~54岁,平均(35.72±4.08)岁;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2.24±0.62)h;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11例,年龄区间24~54岁,平均(35.92±4.65)岁;受伤至入院平均时间(2.15±0.55)h。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全面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压等,确保呼吸道通畅,结合症状、体征进行对症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1)体位干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体位干预,对其头部、躯干部位进行适当抬高,约30°,适当抬高下肢,约20°,避免患者由于膈肌和腹部脏器向上移动对心肺功能造成不利影响。(2)呼吸道护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多伴随严重的应激反应,存在心律失常情况,进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肝、肾、胃肠道等组织器官存在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因此,急诊护理时应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并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高流量吸氧,确保吸氧充分。(3)扩充血容量。为了促进患者有效循环血量的重复,应采取大量、快速输血和输液措施。针对与受伤部位距离较远的大静脉,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4)心理护理。因为严重创伤性休克病情危急严重,患者家属多存在强烈的担忧、恐惧、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家属讲解抢救方法,获得其理解和配合,避免延误抢救时机,同时告知其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抢救结果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抢救结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

抢救失败

成功率

观察组

30

30

30

30(100.00)

对照组

30

25

5

25(83.33)

x2

5.455

P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器官损伤

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0

1(3.33)

对照组

30

3

3

6(20.00)

x2

4.043

P

<0.05

  1. 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需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的抢救措施,在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全面、有效、一体化的急诊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

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应全面监测患者情况,对患者采取有效的体位护理干预,避免患者由于膈肌和腹部脏器上移对其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因为患者处于休克的状态,无法通过自身作用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因此急诊护理应做好呼吸道护理,全面、快速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其呼吸的通畅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患者发生创伤后机体内部出血量较大,循环血量明显不足,且患者多伴随一定的缺氧症状,极易导致心脏骤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采取输液、输血等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脑缺氧等不良情况发生,尽可能将心脏功能维持在正常的状态;另外,对患者采取医疗就诊和急诊护理措施多需要通过家属的同意,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抢救工作,避免耽误治疗时机。护理人员同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实际情况及既往病史等信息,能够为抢救治疗提供依据,制定正确的抢救决策

[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另外,在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处于休克的状态,机体组织存在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大量蓄积,情况严重可能导致酸中毒,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药物护理,在药物支持下纠正机体情况,例如可采用碳酸氢钠等药物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翠,卢传强,吉翠翠. 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3):128-130.

[2] 李敏. 急诊系统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效果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8):67.

[3] 李进,姜艳,马娜.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6):7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