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刘淑华

松原市宁江区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吉林省   松原市  138000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5-202210月期间从我社区医疗机构建档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88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进行观察。结果从血压水平情况来看,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为(88.40±1.03mmHg、收缩压为(133.62±2.84mmHg,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97.73%90.91%,对照组分别为70.45%79.55%,前者要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 在高血压防治中应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疾病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社区医疗结构管理;高血压;防治效果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为致命的影响因素,大约有七成左右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高血压相关。近几年,受到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率也随之提升,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到高血压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控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基于此,在临床中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注重对高血压的防治,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融合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剩余技术服务等,具有经济、有效、方便、综合连续等优势,把其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下文在2021年5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社区医疗机构建档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88例,对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5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社区医疗机构建档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88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20例,年龄段在40-75岁之间;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段在41-76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使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模式。第一,根据患者血压值水平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一级、二级、三级管理,针对不同类别患者给予不同高血压防治与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具体包括:药物使用、健康宣教、必要时转诊服务等。针对平稳期高血压患者,指引其就诊在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较为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可以提升患者归属感和依从性。第二,健康指导。给予患者科学合理健康指导,其中包括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护理措施、药物应用、血压监测、预后等。开展医学知识讲座,对宣传板报进行设置,发放宣传小册,提升患者认知水平[2]。第三,行为干预与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状态,需要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调整,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指引患者科学、安全用药,不能随意减少药量、随意停止使用药物、随意更换药物;指引患者科学调整膳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叮嘱患者戒烟限酒,适当饮用牛奶,对钙剂其微量元素、维生素进行补充等;指引患者保持规律起居。此外,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促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第四,定期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相关数据,分析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且结合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患者对饮食、生活等习惯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血压水平情况比较

从血压水平情况来看,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前

观察组

44

102.40±2.01

88.40±1.03

160.30±4.03

133.62±2.84

对照组

44

102.36±1.98

96.12±2.02

161.41±3.87

145.63±3.41

T值

0.297

4.256

0.326

5.63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情况比较

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疾病控制率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n)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n(%)]

疾病控制率 [n(%)]

观察组

44

43(97.73)

40(90.91)

对照组

44

31(70.45)

35(79.55)

X2

7.516

5.529

P值

<0.05

<0.05

3.结论

高血压,主要是指人体在静息情况下动脉收缩和舒张压力超出140/90mmHg,部分患者有糖代谢紊乱、脂肪代谢紊乱等情况,会累及多个器官。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发展等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这给社区医疗机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社区卫生服务,集合了康复、健康教育、医疗、预防等为一体的有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功能更加完善,布局也更加合理,慢性病防治已经成为了社区医疗结构工作重点内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居民档案、高危人群抽查调查等手段,对干预与管理对象进行干预,且结合社区高血压防治方案,进行全科团员成员随访、干预、评估等,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了社区医疗结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防治中应用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疾病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宝志.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15):139-141+157.

[2]陈晓娇,王海棠.浅谈社区医疗结构管理对于高血压防治效果的影响[J].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