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王明兴

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廊坊0657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PICC导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PICC导管患者(共92例),作为参考对象。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46例,试验组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导管留置时间、PICC知识知晓度。结果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知识知晓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给予PICC导管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并且也提高了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对PICC知识知晓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分析;PICC护理管理

前言:对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患者来说给予PICC导管是非常适合的,因其能够从患者外周静脉导管从肘窝静脉开始沿着其机体内血管向上输送直到患者上腔静脉之中,该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PICC的特点为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较长等;但是也有着不足之处,该技术在留置过程中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现象,还有能导致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对患者血管造成了一定损害。因此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1]。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PICC导管患者(共92例),作为参考对象。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46例,试验组46例,参照组:男20人,女26人,年龄32-62岁,平均(47.00±5.00)岁,其中,血液科15人,乳腺科15人,其他16人,试验组:男26人,女20人,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7.50±4.83)岁,其中,血液科16人,乳腺科15人,其他15人,两组资料对比,统计无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嘱咐患者规律作息,保障良好的睡眠,饮食要合理化等常规护理。

(2)试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1、做好PICC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随时观察管路的通常性,避免发生折叠现象,对患者导管做好无菌处理,降低感染情况发生,如果发生堵塞或者移位时要制定可行的护理策略。2、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同时要与患者讲解导管置换术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可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出院带管患者问题的持续跟进,可以建立患者个人档案,与患者所在地区的医院加强联系,并将患者在医院的护理手册交到患者手中并妥善保管,告知患者回家以后对PICC导管进行日常护理,也要告知患者在遇到导管突发情况时如何解决,定期电话随访,以便提高患者对导管的维护性。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2)观察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知识知晓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研究,通过(±s)、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用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组

46

17(36.96)

23(50)

6(13.04)

40(86.96)

参照组

46

12(26.09)

18(39.13)

16(34.78)

30(65.22)

X2

-

-

-

5.974

P值

-

-

-

0.015

2.2对比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知识知晓程度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知识知晓程度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PICC知识知晓程度(±s)

组别

例数

导管留置时间(d)

PICC知识知晓程度

试验组

46

147.62±22.81

84.28±9.78

参照组

46

116.54±18.72

72.72±8.59

X2

7.144

6.023

P值

<0.001

<0.001

3讨论

PICC导管对需要长期进行化疗的患者以及静脉输液患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技术可以减少长期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其特点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但是在进行PICC置换术时也会对患者血管造成一定损害,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还会出现导管脱落、感染等现象。因此在患者置管期间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是从住院护理到家庭护理的全方面护理过程,而且可做到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解决措施,也使得护理人员职业水平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更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更能满足患者治疗中的实际需要,加强了护患关系良好发展,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试验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及知识知晓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维护导管利用度,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了患者对其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自护能力

[2-4]

   综上所述,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PICC 导管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晶.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187-188.

[2]卓文君,刘莹,谢菲.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特别健康,2021(2):196.

[3]何久燕. 分析在PICC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J]. 健康必读,2021(16):57.

[4]李晶,王倩. 持续质量改进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大健康,2020(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