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护理中对PSQI指数、雌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护理中对PSQI指数、雌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

金珊珊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筛选PMS患者70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和观察组(基础护理+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观察组E2水平更高,LH、FSH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予以PMS患者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暗示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音乐疗法;心理暗示;雌激素;睡眠质量

作为一个特色的生理阶段,女性围绝经期以生育能力降低、卵巢功能逐渐衰竭为典型表现,在此期间,受遗传、性激素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女性会出现头晕、潮热、月经紊乱等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PMS)。针对PMS患者,通过适宜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适应这一生理过程,起到调节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1]。现对心理暗示联合音乐疗法的实际应用做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PMS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年龄分别为(50.39±2.80)岁、(50.71±2.85)岁,闭经时间分别为(7.98±1.24)个月、(7.81±1.16)个月,组间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①自然停经,确诊为PMS;②年龄42~58岁;③闭经时间3~12个月,或月经紊乱≥3个月;④知情同意本研究,护理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存在子宫及卵巢疾病;②子宫、卵巢解剖结构异常;③入组前2个月服用过性激素;④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⑤存在影响激素水平的疾病;⑥合并精神心理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指导患者用药,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钙剂、抗骨质疏松药等,普及PMS相关知识,叮嘱患者足量饮水,均衡膳食,针对自身情况,制定运动锻炼方案,培养唱歌、体操、书法等兴趣爱好。

观察组:基础护理同对照组。(1)心理暗示:在安静、舒适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护患信任关系,帮助患者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放松训练、自我情绪管理等方式,引导患者重新找到自我,树立生活信念,增强患者适应能力,对于患者不良情绪反应,应及时予以疏导、安慰、鼓励,干预时间40min每周1次。(2)音乐疗法:依据患者情绪特点、喜好等,选择不同类型音乐,如《二泉映月》等抒情音乐,《彩云追月》等欢快音乐,《天鹅湖组曲》《舒伯特小夜曲》等轻柔音乐,指导患者每晚睡前1~2h,在舒适、安静环境下进行,合理调节音乐音量,随音乐放松精神和身体,摒弃不良想法,规律呼吸,进入舒适、放松状态,时间30~40min。

1.3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应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涉及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深度、日间功能障碍等项目,分值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障碍越严重;(2)雌激素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指标包括E2(雌二醇)、LH(促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生成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睡眠质量

详见表1。

表1 两组PSQI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15.71±1.43

9.65±1.22

对照组

35

15.60±1.48

13.02±1.37

t

-

0.3162

10.8681

P

-

0.7528

0.0000

2.2雌激素水平

详见表2。

表2 两组雌激素水平对比(±s,n=35)

组别

E2(pmol/L)

LH(U/L)

FSH(U/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8.43±4.95

128.35±7.12

60.89±5.26

39.24±4.98

92.41±6.97

40.25±5.33

对照组

59.22±5.04

89.06±6.33

61.32±5.48

50.71±5.06

92.80±7.11

61.89±6.42

t

0.6616

24.3984

0.3349

9.5579

0.2317

15.3429

P

0.5105

0.0000

0.7387

0.0000

0.8174

0.0000

3.讨论

PMS好发于40~59岁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是该病根本病因,遗传、生活环境、应激事件、卵巢损伤等,均为PMS危险因素。该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月经改变、潮热、心悸等典型症状,伴随多疑、焦虑、易怒等精神症状,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此类患者雌激素减少,卵巢功能降低,将会对患者身心状态及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调整PMS患者负面情绪,有效降低疾病负面影响[2]。本研究中,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观察组E2水平更高,LH、FSH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究其原因如下:心理暗示是常见的心理现象,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可起到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的作用,在心理暗示过程中,患者能够洞察自身真实情绪,树立积极信念,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在精神心理疾病、慢性病等护理中,音乐疗法应用较广,在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作用显著。有研究证实

[3],音乐疗法能够刺激神经递质分泌催产素和内啡肽,降低皮质醇水平,增加雌激素分泌,让患者产生愉悦情绪,可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PMS等。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E2、LH、FSH水平紊乱,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予以PMS患者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暗示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调节患者雌激素水平,利于提升PMS患者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丽,叶雯君,王蓓蓓.心理暗示联合正念训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96-98.

[2]柯冬云,黄爱娟,谭俐,等.心理疏导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1):147-149.

[3]赵川丽.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