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张红强

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ICU收诊患者42例,行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者22例为观察组,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者20例为参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更高,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率为4.54%,低于参照组(30.0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予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有利于切口愈合及脑功能改善,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经皮旋转气管切开;微创;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

临床上针对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多采取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以快速缓解低氧血症进展,促进预后改善。经皮旋转微创切开术是基于经皮气管切开术逐渐发展而成,不仅操作便捷且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行不同气管切开术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予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均伴呼吸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有重型颅脑损伤判定指征[1]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入组。排除标准:合并心肺基础病;血液动力学指标波动大者。

按上述标准,于2020年5月-2022年8月期间选择行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者22例为观察组,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者20例为参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3-75(53.28±4.96)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24-77(53.54±4.3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研究内容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观察组行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引导患者平卧,在头颈中立情况下略垫高肩部,术野皮肤消毒后麻醉,切开皮下组织与颈前筋膜,找准气管间隙进穿刺针,确认进入气管后置入导丝并拔除穿刺针,置入旋转扩张器后顺时针旋转,对颈前软组织钝性分离,确保旋转扩张器在导丝导引下进入气管;扩张气管前壁至满意状态,置入大小适宜的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并加用绷带予以固定,吸出导管分泌物后连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参照组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颈前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后行纵向切口,依次切开表皮、皮下组织、颈阔肌,气管暴露后于中线以手术刀刺入气管,以自内向外角度挑开软骨环,采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后插入导管并拔除管芯,固定套管后吸出分泌物、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于手术前、手术后2周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GCS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三个维度,最高分为15分,分数越低提示意识障碍越严重。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x±s)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组间疗效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GCS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GC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x±s)

组别

GCS评分(分)

切口愈合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术前

术后2周

观察组(n=22)

6.59±1.07

10.74±2.21

3.24±0.68

14.58±3.95

参照组(n=20)

6.67±1.12

8.69±1.79

6.45±1.16

43.27±4.13

t

0.237

3.282

11.063

23.005

P

0.814

0.002

<0.001

<0.001

2.2 并发症率对比

读表2,可知,观察组的总并发症率较参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切口感染

气肿

套管滑脱

总并发症率

观察组(n=22)

1(4.54)

0

0

1(4.54)

参照组(n=20)

3(15.00)

1(5.00)

2(10.00)

6(30.00)

X²

/

/

/

4.887

P

/

/

/

0.027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初发病时往往存在不同程度呼吸障碍,在救治过程中也容易因长期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气管切开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术式,可快速缓解患者呼吸状态,降低气道阻力,提高分泌物清除率,对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随着微创手术进展,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更为普遍,相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优势在于:减轻了传统气管切开的手术损伤,手术切口小,出血较少,减轻了感染风险;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更高,且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得以减少,患者安全性较高;切口瘢痕较小,术后愈合快,对患者美观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但需注意的是,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可能因患者个体影响而出现套管置入难问题,若在手术过程中套管置入存在较大阻力,可行二次旋切器置入,并借助血管钳等对后置管予以扩张

[3],以确保插管顺利。本研究对比行不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接受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GC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接受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的参照组患者,与侯小倩等人[4]的观点一致,提示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满意。

综上所述,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患者呼吸障碍,且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率低,对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千军,郭根明.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4):96-98.

[2] 武云龙. 早期气管切开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25-28.

[3] 王希杰. 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4):105-107.

[4] 侯小倩,李洛瑶,董海昆. 超早期气管切开结合振动排痰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及肺部感染中的价值[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6):954-95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