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的应用

张红强

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中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颅内高压综合征)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颅内高压综合征)23例,均行经颅多普勒监测7d,对比两组相关监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末速度、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最大变化值(Vs、Vd、PI、RI)均相对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值,有利于预测颅内高压综合征等不良事件,对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颅脑外伤;诊断价值

颅脑外伤是指由于外力所致导致颅骨、颅内软组织等发生损伤,患者发病后多存在不同程度颅内血肿、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及时采取手术等等予以干预。已经证实,颅内高压综合征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1],及早对此作出诊断和预防,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存活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监测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就诊时间在12h内;均经临床检查可见颅脑部外伤,且CT征象无明显异常;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入组。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入院时颅脑损伤严重、病情危重者;不可见颞窗者。

按上述标准,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来诊的颅脑外伤患者4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高压综合征进行分组,即得观察组(发生颅内高压综合征)和对照组(未发生颅内高压综合征)。观察组共计20例,包括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38±4.50)岁;对照组共计23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42.57±4.29)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内容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患者平卧体位时将低频脉冲探头置于术区颞窗,探头频率控制在2-3MHz,在50-60mm深度范围内对目标血管(脑中动脉)进行探查;按照每日1次的频率予以监测,监测周期不超过7d。

1.3 观察指标

根据7d监测结果,计算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末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最大变化值(Vs、Vd、PI、RI)。参数变化值=(最大测量值-最小测量值)/(两项差值对应天数差-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x±s)以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行t检验;以%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读表1可知,观察组的Vs、PI、RI、Vd均较对照组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最大变化值对比(x±s)

组别

Vs(cm/s)

PI

RI

Vd(cm/s)

观察组(n=20)

5.16±0.87

0.21±0.07

0.13±0.04

2.31±0.49

对照组(n=23)

4.30±0.62

0.13±0.04

0.07±0.02

1.42±0.53

t

3.769

4.677

6.347

5.687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颅脑外伤的病情变化复杂,且因颅脑组织遮挡,病情变化与进展并非直观可见,如何及时、准确对病情予以评估,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当颅内压异常上升,将对脑内循环产生异常干扰,增加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颅内高压综合征是颅脑外伤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类并发症,当颅内压持续异常上升,脑血流将随之下降,低于脑组织基本活动所需的维持量,导致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损伤、脑血流下降,导致Vs、Vd值水平下降;同时颅内压上升也会使脑组织远端毛细血管、小静脉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大,表现为RI、PI值上升,对脑组织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2]。对患者的脑血流指标予以有效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经颅多普勒引入我国,在多年发展中已成为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成熟诊断技术,对多项疾病均有确切诊断价值。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是借由超声多普勒效应,完成对颅内脑底情况的检测,通过记录脑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医师提供评估脑血管功能作用的重要依据。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检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且可持续、反复进行,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根据诊疗需求对特定脑血管指标予以监测,满足个性化诊疗需求。国外有学者认为,当颅内压增高,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出现收缩缝变尖、搏动指数上升等特征性变化;当振荡波、无血流信号频谱等,可视为脑死亡诊断的特征频谱[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监测期间的Vs、Vd、PI、RI均相对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闻应时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经颅多普勒对脑中动脉血流相关动力学参数的监测,有利于医师对颅内高压综合征的预测,以把握最佳救治时机。还有学者认为,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也有积极指导意义[5],本研究未针对治疗流程的经颅多普勒监测价值予以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经颅多普勒检测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最大变化值,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高压综合征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罗颖.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痉挛诊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管理,2021(9):61.

[2] 关明明,胡苹. 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9):92-93.

[3] 沈恵英,盛晓杰,柯巧航,等. 经颅多普勒预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综合征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23(2):105-109.

[4] 闻应时,宋玥洋,黄国倩,等.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斑点追踪技术在颅脑损伤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1,37(11):1205-1208.

[5] 皇甫留杰,冯琼.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9):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