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机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试论机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庄贺杨

青岛安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6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积极引进各类先进施工机械设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人员数量较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调配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以推动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机械;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为了改进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机械化水平,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和实测研究法对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予以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必须全面做好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设备调试与操作,及时修复设备故障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改进与措施,希望能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然会使用机电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起重设备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先进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对提高项目施工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时使用时间的递增,机械设备难免会出现故障问题,因此,要着重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健全设备维修制度。

1.1机械设备安全性设计原则

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要全面考虑各种安全因素,不能因为性能不佳而降低设备的安全性。(2)在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时,要合理利用各种安全因素。例如,安全性设计要考虑安全部件的结构、安全部件的材料和形状、安全部件的防护性能等。(3)在实施安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安全设备和安全部件之间的联系,确定安全部件之间的安全风险,确保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和损失。

2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原理

机械设备属于自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各种功能优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是以实现精准化操作为主要目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减少工人操作失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而机械设备一般都是由PLC控制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组成。所以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有效运行、减少人员伤亡数量等问题,必须要详细了解其工作原理。其中,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调整及优化。同时还应当结合使用环境、用户需求、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相关计划。通常在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运行过程中具有自动、手动以及无人等3种方式。为了使机械自动化产品更符合用户需求,必须要选择合理匹配方式。除此之外还应保证机械自动化产品中安装好安全防护装置以及报警装置。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不同种类安装不同类型安全防护装置,充分保障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发挥。

3机械的设备安全性及可靠性要点

3.1健全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无论哪个行业或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筑行业同样如此。健全的法规法律体系能够为建筑行业施工作业提供依据,保障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调配。因此,必须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应要求建筑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以开展各项工作,尽可能提高施工人员自身工作与操作机械设备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各类操作失误情况,降低安全隐患。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学习建筑施工法律法规,掌握施工流程,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公司制定适合发展的管理规范,鼓励所有员工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并提出建议,确保所有人都能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做好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工作。若机械设备已经超出使用年限,则应报废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另外,建筑企业也应配备健全的安全监督小组,由专业人员监督施工过程,有效提高生产安全性。

3.2制定科学的设备安全管理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与调配属于复杂工作,具有系统化特征,应具备完善的管理标准以及详尽的操作规范,要求工作人员按照相关流程开展工作,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价值。施工企业应综合考虑机械设备具体情况,确保每一台设备都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员,要求负责人员明确自身责任,记住自身所开展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自己负责的设备进行,并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对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记录,确保其能够安全正常运转。同时,施工企业也应依据现场施工环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确保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应对。另外,施工企业应定期对机械设备开展安全性能测试,寻找机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若是存在问题也应及时维修,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应摒弃。

3.3遵循科学调配原则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调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调配原则,目的是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一方面,工作人员应按照施工计划调配与安排建筑机械设备,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同步进行,并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尽可能保证其科学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应顾及到其使用效率,提前做好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其能够配合施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当然,工作人员应能够认识到施工现场操作机械设备的多变性特征,确保自身能够灵活应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突发状况,工作人员应能够考虑到施工内容的复杂性和施工环境的变化性,从而准确调控机械设备,提高其工程适用性。

3.4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技术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代建筑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要求(包括质量和效率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维修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维修管理技术,加强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数字化建设。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已经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引进了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准确分析设备运行状况与故障类型,提高维修效率。施工企业通过启用数字化监控模式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控,根据监控信息判断设备是否安全,监控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示设备出现故障,并输出故障类型,为设备维修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其次,机械设备维修技术也步入了数字化,不再只采用传统人工维修模式,会借助数字化维修技术来自动维修故障设备,以此确保设备维修质量,提高维修工作效率。

结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会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合理优化机械自动化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首先要先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自动化生产,再考虑其安全性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在分析机械自动化设备时,还要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设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舒平.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0(5):82-83.

[2]王兴国,聂江颖.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214.

[3]曹贤龙.益安全管理的理念与落地工具[J].现代职业安全,2022,9(5):31.

[4]罗福兴.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7(14):5-6.

[5]王浩.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1,11(3):34-35.